“长孙绍远,字师,河南洛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06 23:02:39
长孙绍远,字师,河南洛阳人。少名仁。父稚,魏太师、录尚书、上党王。
绍远性宽容,有大度,望之俨然,朋侪莫敢亵狎。雅好坟籍,聪慧过人。时稚作牧寿春,绍远幼,年甫十三。稚管记王硕闻绍远强记,心以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聪慧之姿,发于天性,目所一见,诵之于口。此既历世罕有,窃愿验之。”于是命绍远试焉。读《月令》数纸,才一遍,诵之若流。自是硕乃叹服。
魏孝武初,累迁司徒右长史。及齐神武称兵而帝西迁,绍远随稚奔赴。又累迁殿中尚书、录尚书事。太祖每谓群公曰:“长孙公任使之处,令人无反顾忧。汉之萧、寇,何足多也。然其容止堂堂,足为当今模楷。”六官建,拜大司乐。孝闵践阼,封上党公。
初,绍远为太常,广召工人,创造乐器,土木丝竹,各得其宜。为黄钟不调,绍远每以为意。尝因退朝,经韩使君佛寺前过,浮图三层之上,有鸣铎焉。忽闻其音,雅合宫调,取而配奏,方始克谐。绍远乃启世宗行之。绍远所奏乐,以八为数。故梁黄门侍郎裴正上书,以为昔者大舜欲闻七始,下洎周武,爰创七音。持林钟作黄钟,以为正调之首。诏与绍远详议往复,于是遂定以八为数焉。授小司空。高祖读史书,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又欲废八而悬七,并除黄钟之正宫,用林钟为调首。绍远奏云:“天子悬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轨,万世不易。下逮周武,甫修七始之音。详诸经义,又无废八之典。且黄钟为君,天子正位,今欲废之,未见其可。”后高祖竟行七音。属绍远遘疾,未获面陈,虑有司遽损乐器,乃书与乐部齐树之。后疾甚,乃上遗表又陈之而卒。帝省表涕零,深痛惜之。
(选自《二十四史·周书卷二十六》,有删改)
公讳绍远,河南洛阳人。司空定王之孙,太师文宣王之子也。六艺悉穷于巧,百行无厄于过,故以口占河流,笔力泉涌。同韩宣之识礼,似季札之知音,公实体之,非文谈所至。凡仕涉两朝,岁余一转,奉倩谢其公才,敬祖惭其鼎望。不幸遘疾,春秋有六十,以保定五年夏薨于泾州赵平乡。诏赠郏、中、熊、邵、义五州诸军事郏州刺史,谥曰献。
(选自《长孙绍远墓志铭》,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始克谐 谐:成功
B.下逮周武 逮:到,及
C.六艺悉穷于巧 悉:全部
D.奉倩谢其公才 谢:不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尝因退朝 不如因而厚遇之
B.绍远乃启世宗行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 因人之力而蔽之
D.非文谈所至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绍远喜欢读古代书籍,聪慧过人,过目不忘。他的父亲长孙稚的管记曾经用几页《月令》试验他,他在读完一遍后,就能背诵下来。
B.长孙绍远才能出众。太祖认为长孙绍远任职的地方,令人没有后顾之忧,汉朝的萧何、寇恂也超不过他,他容止堂堂,足以做当世的楷模。
C.长孙绍远在乐器方面造诣极深。世宗用他提出的八音作为基数,后高祖推行七音,绍远重病仍上表说明不应该废黄钟的理由,高祖最终同意。
D.长孙绍远像韩宣季札一样识礼知音。他一共在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做官,一年多就升一级,后来不幸得病,六十岁逝于泾州赵平乡。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绍远性宽容,有大度,望之俨然,朋侪莫敢亵狎。
(2)及齐神武称兵而帝西迁,绍远随稚奔赴。
(3)天子悬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轨,万世不易。
参考答案:
4.A(A.谐:和谐。)
5.B(B.均为副词,于是。A.介词,因为/介词,由此,趁此;C.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却;D.“所”字结构/“为……所……”结构,表被动。)
6.C(C.依据原文,高祖只是悲痛,并没有同意。)
7.(1)绍远性情宽厚,气量大,能容人,看上去庄重矜持,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关键词:“俨然”“亵狎”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关键词:“称兵”1分,省略1分,语意通顺1分)
(3)天子确立八音,这是从先民开始的,百王共同遵守,万世不加改变。(关键词:“肇”“轨”“易”各1分,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长孙绍远字师,是河南洛阳人。年少时名叫长孙仁。他的父亲长孙稚,是魏朝的太师,录尚书、上党王。
绍远性情宽厚,气量大,能容人,看上去庄重矜持,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他很喜欢读古代典籍,聪慧过人。当时长孙稚在寿春做牧守,绍远年幼,刚十三岁。长孙稚的管记王硕听说绍远善于记忆,心中不以为然。于是对长孙稚说:“承闻世子资质聪慧,出于天性,眼中所见到的,就能在口中背诵出来。这是历代罕见的,我私下里想验证一下。”于是就令绍远接受试验。绍远读了几页《月令》,读一遍,就像流水那样背诵出来。从此王硕为之叹服。
魏孝武帝初年,绍远多次提升担任司徒右长史。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又多次升任为殿中尚书、录尚书事。太祖常常对众位公侯说:“长孙绍远任职的地方,令人没有后顾之忧。汉朝的萧何、寇恂,哪里就超过他了。而且绍远容貌举止堂堂正正,足以做当今的楷模。”六官建立后,绍远被封为大司乐。孝闵帝即位,绍远被封为上党公。
起初,绍远担任太常,广泛召集手工艺人,制造乐器,土木丝竹之音,各音都很适宜。因为黄钟的声音不协调,绍远经常放在心上。曾经因为退朝,从韩使君佛寺前经过,寺塔三层之上,有风铃发出声音。绍远忽然听到铃声,非常合乎宫调,就取用这种声音来配合演奏,才开始能让众音调和谐。绍远于是启奏世宗加以推行。绍远所演奏的乐声,用八音作为基数。原来的梁朝黄门侍郎裴正上书,认为古时大舜想听七音,下至周武王,创设七音。可拿林钟当做黄钟,用它的声音作为正调的首音。世宗下诏与绍远反复详议,于是最终以八音为基数定了下来。授任绍远为小司空。高祖阅读史书,见周武王攻克殷商而作七音,又想废除八音而留存七音,并废除黄钟的正宫之音,用林钟作为乐调的首音。绍远上奏说:“天子确立八音,这是从先民开始的,百王共同遵守,万世不加改变。下至周武王,才修订七种音律。详细考查经书,又没有废除八音的典制。况且黄钟作为首音,意谓天子正其王位,现在却要废除它,我看不出有什么可以的。”后来,高祖竟然废除黄钟不用,只推行七音。恰值绍远患病,没有机会向高祖当面陈说,担心有关官吏立即毁损乐器,于是写信给乐部齐树之。后来绍远病情很重,就写下遗表说不应该废黄钟之音的理由,然后就病逝了。高祖看到表潸然泪下,对绍远深表悲痛惋惜。
公的名字是绍远,河南洛阳人。司空定王的孙子,太师文宣王的儿子。精通六艺,品行没有过错,所以即兴作诗,笔力泉涌。像韩宣季札一样识礼知音,他真正体现了这些,并非别人这样说的。一共在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做官,一年多就升一级,奉倩不如他的才能,敬祖在他的名望前惭愧。不幸遇到疾病,年仅六十,在保定五年夏天逝于泾州赵平乡。皇帝下诏赠郏、中、熊、邵、义五州诸军事郏州刺史,谥号献。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满井游记的译文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经常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我躲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
- 出三藏记集原文:释法显,平阳武阳注人也。显有三兄,并夭亡。其父恐祸及之,三岁便度为沙弥。二十受大戒,志行明洁,仪轨整肃。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
- 狗跑泉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积累是考试得分技巧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狗跑泉文言文翻译,看看你都翻译对了吗?狗跑泉文言文翻译晋朝太和年中,广陵人杨生
-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
- 高一语文文言文攻略之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
- 薛福成原文: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
-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
-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nb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
- 李应升诫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李应升诫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李应升
- 邯郸学步文言文原文邯郸学步出自《庄子》。《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
- 高长恭传兰陵武王高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
- 文言文《师说》疑难词句例解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谓语句。“师者”是主语,以下的是名词性谓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是名词性结构。“
-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解析导语: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吴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仁宗深器之
- 高中文言文上课备课记录(一)导入课文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师: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
- 宋史原文: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
- 焦竑原文: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行县,县令某墨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之,”曰
- 怎样讲好文言文中学文言文教学历来困难重重,一是因为文言文历史久远、行文简练、典故众多,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难以理解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