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委任》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3 16:43:43
王安石
原文:
人主以委任为难,人臣以塞责为重。任之重而责之重,可也;任之轻而责之重,不可也。愚无他识,请以汉之事明之。高祖之任人也,可以任则任,可以止则止。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其意曰:“我以其人长于某事而任之,在他事虽短何害焉?我以其人忠于我心而任之,在他人虽伪何害焉?”故萧何刀笔之吏也,委之关中,无复西顾之忧;陈平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余金,不问出入;韩信轻猾之徒也,与之百万之众而不疑。是三子者,岂素著忠名哉?盖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
后世循高祖则鲜有败事,不循则失。故孝文虽爱邓通,犹逞申屠①之志;孝武不疑金、霍,终定天下大策。当是时,守文②之盛者,二君而已。元、成之后则不然,虽有何武、王嘉、师丹之贤,而胁于外戚竖宦之宠,牵于帷嫱近习③之制,是以王道浸微,而不免负谤于天下也。中兴之后,唯世祖④能驭大臣,以寇、邓、耿、贾之徒为任职,所以威名不减于高祖。至于为子孙虑则不然,反以元、成之后,三公之任多胁于外戚、竖宦、帷嫱近习之人而致败,由是置三公之任,而事归台阁,以虚尊加之而已。然而台阁之臣,位卑事冗,无所统一,而夺于众多之口,此其为胁于外戚、竖宦、帷嫱近习者愈矣。至于治有不进,水旱不时,灾异或起,则曰三公不能燮理阴阳而策免之,甚者至于诛死,岂不痛哉!冲、质之后,桓、灵之间,因循以为故事。虽有李固、陈蕃之贤,皆挫于阉寺⑤之手,其余则希世用事全躯而已,何政治之能立哉?此所谓任轻责重之弊也。
噫!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谓其忠则委之诚可也。委之诚者人亦输其诚,任之重者人亦荷其重,使上下之诚相照,恩结于其心,是岂禽息鸟视⑥而不知荷恩尽力哉?故曰:“不疑于物,物亦诚焉。”且苏秦不信天下,为燕尾生⑦,此一苏秦倾侧数国之间,于秦独以然者,诚燕君厚之之谓也。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故曰: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顾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耳。
(选自《古文观止》,中国华侨出版社)
【注】①申屠,即申屠嘉,汉文帝时任丞相。②守文:遵守成法。③帷嫱近习:帷嫱,后宫宫女;近习,皇帝身边的亲信心腹。④世祖:指汉光武帝刘秀。⑤阉寺:宦官。⑥禽息鸟视:像禽鸟栖止那样左顾右盼地看人(意为胆小害怕)。⑦尾生: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庄子·盗跖》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译文/翻译:
君王把委任官员作为难事,大臣把尽职看成重要的事。委任的担子越重要求他的越多,这是可以的;委任的担子很轻要求他的却很多,这是不行的。我也没有什么见识,请让我用汉朝的事情说明这个道理。高祖任命官员时,可以委任的才委任,应该罢黜的就罢黜。至于每个人的自身,才能有长有短,选取他的长处不计较他的短处;情义有忠诚有虚假,相信他的忠心而不怀疑他的虚假。他的意思是说:“我因为某人擅长某事才用他,在其他方面即使不擅长有什幺妨碍呢?我因为某人忠于我才任用他,他对别人即使虚假有什么妨碍呢?”所以萧何虽然是个管文案的小官,把整个关中交给他治理,不用再担忧西部的安危;陈平是个逃亡的俘虏,送给他四万金而不过问账目的出入:韩信是个轻薄狡猾的家伙,给他上百万的军队也没有怀疑过。这三个人,难道向来就拥有忠诚的名声吗?只不过是高祖把自己的心和他们的心放在一起,别人不能挑拨关系从而事情就能成功了。
后代遵循高祖的事例就很少有失败的事,不遵循就会失败。因此孝文帝虽然喜欢邓通,还是能达成申屠嘉的心愿;孝武帝不怀疑金日磾和霍光,最终才决定了天下大事。在那时,极力遵守高祖成法的只有这两位君主罢了。元帝、成帝之后却不是这样,即使有何武、王嘉、师丹这样的贤人,却受到骄宠的外戚宦官的胁迫,依赖于后宫和近侍,因此王道逐渐消失,不免受到天下人的议论。光武帝中共以后,只有世祖善于管理选用臣子,任用寇、邓、耿、贾等人,所以他的威名不小于高租。在为子孙考虑这件事上不是这样想,反而认为元帝、成帝以后三公受到外戚宦官和后宫近侍的威胁才导致失败,因此放弃三公的职责,把事务归到台阁,只给他们一个高贵的空头衔而已。然而台阁大臣地位卑微,事务繁多,无人主政,被众人的言论强行改变,这样受到外戚宦官、后宫近侍的胁迫更严重了。到了不能治理天下得平安的地步,再加上不时发生水旱灾害,有时还有其他怪异的景象,于是有人就说三公不能调理阴阳,也想不出计策免除混乱,甚至有的三公被杀了头,怎么不让人痛心呢?冲、质以后,到了桓帝、灵帝时,却又按照前朝的旧例办事,虽然有李固、陈蕃这样的贤人,也被宦官打败,其他人都只是迎合世俗保全自身而已,国家政治怎么能确立起来呢?这就是委任得轻而要求过重的缺陷。
唉!普通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没有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知道他有能力就委以重任是可以的,认为他忠心就正式授以官职是可以的。委任真诚的人,他会献出自己的真诚,委以重任的,他也会承担这个重任,使国君和下属以诚相待,在心中常存恩义,这样难道会像禽鸟栖止那样左顾古盼却不知道感巴戴德尽心尽力吗?因此说:“不怀疑别人,别人也就有诚心。”苏秦不信任天下人,只相信燕国,一个苏秦周旋于几个大国之间,他却只对燕国这样,实在是因为燕国国君恩待他。所以君王把人当作猪狗来蓄养,人的行为就像猪狗一样;把人当作国士来对待,人们也用国士的标准来振作自我。所以说平常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没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心,只看国君对待待他们的心意怎么样了。
王安石《委任》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
-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复以七百里
- 元史丘处机传文言文翻译阅读《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元史丘处机传文言文翻译阅读,欢迎阅读。元史·
-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邓寇列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
- 闲情记趣的文言文翻译《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下面来看看闲情记趣的文言文翻译吧!欢迎大家阅读!闲情记趣的文言文翻译《 闲情记趣》余
- 初中生如何学习文言文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文言文”中的第一个“
- 《一轴鼠画》文言文专项练习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
- 后汉书原文:杨彪字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辟公府,皆不应。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光和中,黄门令王甫使
- 文言文与凤翔邢尚书书习题及答案与凤翔邢尚书书韩愈愈再拜: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
- 原文: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文/翻译: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
- 苏轼日喻(苏轼) 生而眇(miao3)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重要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
- 原文: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
- 《况钟》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
-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
- 月下老人文言文翻译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下老人文言文
- 晋书原文: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①,以易酒肴
- 史记原文:扁鹊者,渤海郡鄚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
- 明史原文: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