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人有三不祥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人有三不祥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8-21 17:05:00 

标签:

文言文人有三不祥阅读理解答案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①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wu6*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②,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日:文③久而息,节族④久而绝。故日: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⑤;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节选自《荀子·非相篇》)

【注】①偝(bèi):背向。

②分:名分。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道德范畴。

③文:礼仪制度。

④族:音zu,通“奏”;节族:音乐的节奏。

⑤周道:周王朝的治国之道。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下则好非其上 非:责怪

B.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 粲:明白

C.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 察:观察

D.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审:审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上则不能爱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C. 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 劳苦而功高,未尝有封侯之赏

D. 礼莫大于圣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列举了三种不吉祥的事情和三种必然陷于困厄的情况,含有“危”“灭”是人自己造成的之意。

B.作者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二足而wu6*毛”,而在于人有明辨事物的能力,尤其是明辨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lun6*理关系的能力。

C.对事物的区别比不上确定名分更重要,而与制定礼法相比,确定名分又显得不太重要,而这一切的重要性都排在效法圣王之下。

D.文章最后用“五帝”“禹汤”的例子来说明礼仪制度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湮没,故应抓紧对古代礼仪制度的整理工作。

9.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wu6*毛也,以其有辨也。(3分)

译文:

(2)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3分)

译文:

(3)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4分)

译文:

答案:

6.C(此处“察”应解为“明显,清楚”。)

7.A(A都为转折连词“却”。B介词“因为”/连词“因为”。C转折连词“却”/并列连词。D介词“比”/介词“在”。)

8.D(联系全文可知用“五帝”“禹汤”的例子用来浣明的是要法后土,因为先王的很多东西会因为时代久远而湮没。)

9. 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每两处1分,全对3分)

10.(1)既然这样,那么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生长)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辨别(所区别)。(注意:然则,特,辨)

(2)凭借近世来了解远古,凭借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凭借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就是这种道理。(注意:以,微,此之谓)

(3)那些乱说话的人说:“古今是不同的情况,它们用来治理乱世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也可意译为:治理国家的方法也不同)。”于是普通人就被迷惑了(于是普通人就糊涂了)。(注意:妄人,异道,众人,惑)

参考译文:

人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年幼却不肯侍奉年长的,卑贱却不肯侍奉尊贵的,没有德才却不肯侍奉贤能的,这是人的三种祸害啊。人有三种必然会陷于困厄的事:做了君主却不能爱护臣民,做了臣民却喜欢非议君主,这是人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一种情况;当面不顺从(比不上),背后又毁谤(他),这是人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二种情况;知识浅陋,德行不厚,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与别人相差悬殊,但对仁爱之人却不能推崇,对明智之士却不能尊重,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三种情况。人有了这“三不祥”、“三必穷”的行为,如果当君主就必然危险,做臣民就必然灭亡。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什么呢?我要说: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辨别。饿了就想吃饭,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欢得利而厌恶受害,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这是无须等待(依靠学习)就会这样的,这是禹与桀所相同的。既然这样,那么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生长)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辨别(所区别)。禽兽有父有子,但没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有雌有雄,但没有男女之间的界限。而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它对所有的事物没有不分辨的。

(对各种事物的界限加以)辨别没有比确定名分更重要的了,确定名分没有比遵循礼法更重要的了,遵循礼法没有比效法圣明的帝王更重要的了。圣明的帝王有上百个,我们效法哪一个呢?就说:礼仪制度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所以说:想要观察圣明帝王的事迹,就得观察其中清楚明白的人物,后代的帝王便是这样。那所谓后代的帝王,就是现在统治天下的君王;舍弃了后代的帝王而去称道上古的帝王,拿它打个比方,这就好像舍弃了自己的君主去侍奉别国的君主。所以说:要想观察千年的往事,那就要仔细审视现在;要想知道成亿上万的事物,那就要弄明白一两件事物;要想知道上古的社会情况,那就要审察现在周王朝的治国之道;要想审察周王朝的治国之道,那就要审察他们所尊重的君子。所以说:凭借近世来了解远古:凭借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凭借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那些乱说话的人说:“古今是不同的情况,它们用来治理好乱世的是不一样的方法,(也可意译为:治理国家的方法也不同)。”于是普通人就被迷惑(或“糊涂”)了。那些晋通人,是愚笨而不会辩说,浅陋而没有标准的`人、他们亲眼看见的事情,尚且可以欺骗他们,更何况是千年前的传闻呢!在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这五位帝王之前没有流传到后世的名人,并不是那时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在这五位帝王盔中没有流传到后世的政策,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策,而是时间太久的缘故:夏禹、商汤有流传到后世的政策,但不如周代的清楚,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策,而是时间太久的缘故。流传的东西时间一长,那么谈起来就简略了;近代的事情,谈起来才详尽。简略的,就只能列举它的大概;详尽的,才能列举它的细节。愚蠢的人听到了事情的大概就不再去了解那详尽的情况,听到了事情的细节就不再去了解它的大要。因此礼仪制度便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便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蒙骜伐魏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蒙骜①伐魏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
  •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文言文《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作者:左丘明【传】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
  • 魏书原文:郦范,字世则,范阳涿鹿人。父嵩,天水太守。范,世祖时给事东宫。高宗践阼,追录先朝旧勋,赐爵永宁男,加宁远将军。以治礼郎奉迁世祖、恭
  •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子厚①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②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③,授集贤殿④正
  • 孟子原文: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 赵玭,澶州人。家富于财。晋天福中,以纳粟助边用,补集贤小史,调濮州司户参军。刺史白重进以其年少,欲试以事,因以滞狱授之。玭为平决,悉能中理。
  • 文言文《六一居士传》原文及译文六一居士传欧阳修原文: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文言文翻译作者:左丘明【经】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祭叔来聘。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荆人来聘。公及齐侯遇于谷。萧叔
  • 《鹬蚌相争》文言文及注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鹬蚌相争》文言文及注解,希
  •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 太平广记原文: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
  • 核舟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
  • 张岱夜航船序明·张岱原文: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
  •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
  • 旧唐书原文: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
  • 晋书原文: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荣阳令,迁太子洗马。以诛杨骏
  • 精读文言文马说《马说》一、文章内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易传》 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译文大有,阴柔得尊位而居(九四爻与
  • 文言文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译文及注释作者:李耳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
  •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