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字宗易,任丘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21 21:14:49
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俄以忧归。服除,为户部右侍郎。复改礼部,寻代方献夫为尚书。帝既定尊亲礼,慨然有狭小前人之志,欲裁定旧章,成一朝制作。张孚敬、夏言用事,咸好更张。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以故帝爱其恭顺。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十年七月,四郊成,加太子太保。雷震午门,彗星见东井,时请敕臣工修省,令言官指陈利害兴革。帝以建言乃科道专责,寝不行。其秋,桂萼卒,命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张孚敬已罢,翟銮独相。时后入,以宫保官尊,反居銮上。两人皆谦逊,无龃龉。帝御无逸殿,召时坐讲《无逸篇》,銮讲《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俱入侍。讲毕,帝退御豳风亭赐宴。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十二年,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时随孚敬后,拱手唯诺而已,以故孚敬安之。孚敬谢政,费宏再入,未几卒,时遂独相。时素宽平,至是益镇以安静。帝亦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会夏言入辅,时不与抗,每事推让言,言亦安之。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十七年十二月卒官,赠太傅,谥文康。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B.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C.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D.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因皇帝只一个年号,故常以年号称皇帝,弘治、正德、世宗、嘉靖等都是年号。
B.服除的意思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而服丧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者表示哀悼。
C.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地位逐渐升高,明代亦称殿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
D.赠指赐给死者的官爵或荣誉称号,跟“谥”连用,符合“生曰封,死曰赠”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颇有才学。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多次升迁官职。
B.李时顾全大局。他在朝中帮助别人完成遗留事务,尊重论者的意见,为臣的态度恭敬和顺。
C.李时学识渊博。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并为皇帝讲解《无逸篇》,受到皇帝的礼遇。
D.李时很有声望。他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声望超过张孚敬、夏言,赢得大臣们的尊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
(2)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
参考答案
10.D【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在整个文句中,涉及三个主语:四方、帝、李时。因此,理清三个主语之间的关系,才能判断其行为、动作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开头没有画线的文字,得知当时有祥瑞从全国各地即“四方”送到了皇帝那里,“帝”才有了一些谦让的行为和动作。但是,“李时”作为位高权重而又 备受皇帝器重的大臣,就坚持请皇帝接受,所以“时必再请”,断句应当是: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因此,排除A、B两项。再看下面的动作,“帝”更加信任“李时”,要对他进行赏赐,物品即“银章”,这跟句尾也可以照应,所以断句为: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这里要克服老师教导的“逢曰必断”的思维定式,可见此处有一定难度,这样可以排除C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世宗”为帝王庙号,并非帝王年号。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从全文中李时的仕途轨迹着眼,描述了他一生的官位升迁情况。B项,从李时做 官履行职责和为官的品格等情况着眼。C项,对原文中李时的学识等情况进行概括。D项,说明了李时在朝中的评价,来自于原文本身事实的概括,说法错误。“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并不是指“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原文未提到声望的比较,只说了一种情况: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
13.(1)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或”“具”“择”各1分,大意2分)
(2)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贤明人。(“匡救”“恒本”“咸”各1分,大意2分)
【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一般而言,重要实词和句式 设置的题点,刚好为三个,分值为3分,而句意通顺为2分,高考阅卷老师多按点给分。
【参考译文】
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李时本人考中弘 治 十五年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正德年间,做过侍读、右谕德。世宗即位后,充任讲官,不久升为侍读学士。嘉靖三年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因守丧回家。脱下丧服后,出任户部右侍郎。后来又改任礼部右侍郎,不久就取代方献夫当上了尚书。世宗确定尊崇父母的“大礼”以后,意气慷慨,产生了藐视古人的意思,想要裁定古代的典籍,完成本朝制礼作乐的事业。张孚敬、夏言掌权时,都喜欢改这改那。世宗一朝所制定的各种典礼,都是别人开的头,而由李时牵强附会地完成的。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所以世宗喜欢他为人的恭敬、和顺。各地送上什么吉祥之物来,李时都上书请求进行祝贺。世宗如果谦让,李时一定会再一次请求,所以世宗更认为李时忠心,赐给他的银章上刻“忠敏安慎”四个字,让他密封上书谈论军国大事。时间长了,他把银章搞丢了,赶忙上书求罪,世宗又赐给他一枚。十年七月,京城四郊的祭坛建成,李时被加官太子太保。雷电震坏了午门,彗星出现在东边的井宿,李时上书请敕令大臣们修身反省,并传令谏官上书陈述政治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世宗认为提这些建议应该是给事中、御史的专门职责,搁置他的建议未予实施。这年秋天,桂萼死了,世宗任命李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要大事。当时张孚敬已被免除职务,翟銮一个人为辅臣。李时在他后面进来,因为宫保官位尊贵一些,位置反而在他上边。好在两个人都不自大,在一起倒也没矛盾。世宗到无逸殿,召李时进来坐着讲解《无逸篇》,翟銮讲解《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都进来奉陪。讲完之后,世宗退回到豳风亭赐他们一桌酒宴。从此以后,几次召他,向他询问政事。十二年,孚敬又一次返回到内阁里来,翟銮回家守丧去了,献夫退休了。李时跟随在孚敬后边,只能是拱手说“好好”就是了,因此孚敬还容得下他。张孚敬退休后,费宏又一次入阁,不久就死了,李时于是独自一个做辅臣。他平时对人就宽厚、和易,到现在越发以清静主持大局。世宗也经常传他到便殿里谈话,亲切地向他咨询政事。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好人。李时前后被加官为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当时夏言入阁,李时不与他对抗,事事都推让给夏言做主,夏言也能容得下他。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张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张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嘉靖十七年十二月,李时还在位时死掉了,赠太傅,谥文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阅读练习参考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
- 管子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病句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
-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鉴赏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
- 螳臂当车文言文加翻译螳臂当车是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小编收集了螳臂当车文言文加翻译,欢迎阅读。齐庄
- 陈书原文: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
- 《本草纲目·菜部·茄》文言文释名落苏、昆化瓜、草鳖甲。气味(茄子)甘、微寒、无毒。主治妇女月经血黄。用黄茄子切开,阴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
- 古 镜(宋)沈 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
- 新唐书原文: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
-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时中宗每北
- 容斋随笔原文: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nbs
- 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
- 文言文的名言警句1、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梳理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国别体史书。2、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3、史书体
- 文言文礼乐卷五皇后岁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蚕,遂以亲桑。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一日于 正寝,一日于正殿。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
- 《百家姓.阙》文言文的历史来源历史来源1、起源于地名。古代有县名叫阙巩,居住在这个县的人家就以阙为姓。2、来源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的鲁国有
- 汉书原文: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
- 原文:送魏万之京①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②。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③。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
- 说难文言文翻译导语:对文言文《说难》的翻译,各位同学可以来挑战一下哦。以下是小编为各位整理的说难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和参考。《说难》原文凡
- 初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