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4-02 09:21:55 

标签:

《同学一首别子固》作者王安石(1021年-1086年),该文是作者在青年时期所写的赠别之作,文中没有世俗常见的惜别留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想和友人建立共同进步的君子之谊。文章笔法紧凑,开合有度,清人金圣评曰:“此为瘦笔,而中甚腴。”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①,非今人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②,非今人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③,辞币未尝相接也④。其师若⑤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⑥。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⑦。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⑧,而造于其室⑨,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⑩,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选摘自《王文公文集》)
   【注释】
①子固:曾巩的字。曾巩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作者同是江西人。
    ②淮之南:淮河的南面。正之:孙侔的字。孙侔,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
    ③语:谈话。
④辞:言词,指书信。
    ⑤若:及、与、和。
⑥适然:恰好这样。
⑦扳:扭转。这里作帮助解。中庸:儒家lun6*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的态度。儒家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标准。
    ⑧轥(lin):车轮辗过。这里有走上、走到的意思。
    ⑨造:往、到。
    ⑩系:关系、牵连。

【译文】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未尝相过也       相:互相。
B.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考:考察。
C.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    遗:赠送。
D.辅而进之,其可也      辅:辅导。
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今所谓贤人者    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B.予慕而友之     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C.其不相似者     何其少也
D.其相似也适然     子固亦以为然
⒊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江之南有贤人焉
B.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C.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D.同学一首别子固
⒋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有两位贤人,一位子子固,一位子正之,他们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
B.作者考察这两位贤人的言行,发现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他认为,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
C.作者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作者的话。作者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作者的话。
D.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作者,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作者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达到目的。
参考答案
⒈ D / 辅,帮助的意思。
⒉ A / A.均为代词,译为“……的人”。B.予慕而友之: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才”。C.其不相似者:代词,译为“他们”;何其少也:助词,附在“何”后,译为“多么”。D.其相似也适然:代词,译为“这样”;子固亦以为然:形容词,译为“对”。
⒊ A / A.贤能的人。B.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这里指“相互信任”,现在偏指一方。C.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这里是追随的意思,现在是投身到(事业中去)的意思。D.同学一首别子固:这里是共同学习圣贤之道,志同道合的意思,现在是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意思。
⒋ A / 子固是江南的,正之是淮南的。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字介甫,官至宰相,主张[4] 改革变法。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赏析:
《同学一首别子固》是王安石在青年时期所写的一篇赠别之作,虽然是赠别的,但是却没有世俗常见的惜别留念之情。文章明着写的只有两个人,但实际上却有三个人:曾巩、孙侔两人虽然平时没有来往,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都相互信任。文中指出这正是“学圣人”的共同之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想和两人建立共同进步、相互勉励、相互鞭策的君子之谊,早点达到圣贤倡导的最高境界。
《同学一首别子固》开篇简约地介绍了二贤人曾巩和孙侔;中间叙述曾巩和孙侔虽然素不相互交往,但是都学圣人,所以能相似,又相信不疑,彼此勉励,“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最后说明回赠“同学一首别子固”的意图,是为了互相告诫和互相慰勉。此文感情真挚,言简意赅,层次分明,采用陪衬手法,以孙侔陪衬曾巩,则更加突出了曾巩,同时又把自己的看法融入其中,使之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
《同学一首别子固》笔法紧凑,开合有度,清人金圣非常欣赏此文,评曰:“此为瘦笔,而中甚腴。”
人俯仰一世,不可无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与品德高尚者结为友,将受益,与品行低劣者结为友,难免招损。《同学一首别子固》言及江南之子固、淮南之正之,虽从未交往,然皆“学圣人”,“其不相似者”少,且极为真诚,“相信不疑”,为作者所景仰,成为其好友。他们都曾同作者说过,要互相帮助,直达“中庸”之境界。朋友间相警相慰,感情深厚,令人赞叹。如此朋友,多多益善。文章从志同道合上立意,更显示出境界高远,非同凡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翁登泰山》文言文解析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
  • 明史原文:薛瑄,字德温,河津人。性颖敏,甫就塾,授之《诗》、《书》,辄成诵,日记千百言。补鄢陵学生,遂举河南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以省亲归。
  • 课内文言文练习之马说阅读下文,完成1~5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
  • 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
  • 《与陈给事书》文言文翻译《与陈给事书》,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给陈给事的信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陈给事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棁少好学,梁贞明三年,举进士甲科,为开封尹王瓒从事。棁性至孝,父涿有疾,谓亲友曰:“死生有命,无医为也。”棁侍之衣不
  •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
  • 人有其宝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下面是《人有其
  •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一、对照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
  •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
  •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
  • 太宗试贿文言文翻译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太宗试贿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上患吏多受赇,密
  •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
  • 齐人有好猎者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
  • 故事两则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
  •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
  • 杨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译《杨氏之子》是一篇小学生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杨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梁国杨氏子九
  • 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关注点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 * 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