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22 14:56:13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yǔ)元瑜、汝南应瑒(chàng)德琏(jiǎn)、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lù)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zhī)、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chóu)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àn)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lěi)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6.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 B.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C.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 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7.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A. 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 有体。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①王粲长于辞赋。 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C. 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D.①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8.曹丕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分)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9分)
⑴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3分)
⑵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3分)
⑶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3分)
参考答案
6.B 胜过 超过
7.C 而 副词 就 副词
8.要求君子审己以度人,免于相互轻视。
9.⑴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然、贱、过、通顺各1分)
⑵这四种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科、偏、体、通顺各1分)
⑶君子(我)审察自己,来度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度、累、通顺各1分)
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鲜:少
B.以此相服,亦良难矣良:很
C.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匹:这类人
D.二者必至之常期期:规定的时日,期限
2:下列哪些内容是属于作者所批评的文学现象( )
①文人相轻 ②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 ③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④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⑤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⑥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总体上高度评价了“建安七子”,认为他们都有学问,都有创造才能,其中,对王粲的评价最高。
B.《典论·论文》的论述思路,先由人及文,因为文是人的创作;然后由末及本,因为本唯由末以得见,由此再及于文之用。
C.作者以“建安七子”因才性不同而各有所偏的事实证明真正全才之人是很少的,从而含蓄地批评了“文人相轻”这种文学现象。
D.文章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由“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知,“气”指的是作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3分)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4分)
参考答案
1:C
2:C
3:A
4:(1)傅毅与班固相比,两人文才相当,然而班固轻视傅毅。(译出大意1分,落实“伯仲”“小”意思各1分)
(2)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译出大意1分,落实“贱”“重”“过”意思各1分)
参考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国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峰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千徐伟长、陈留人玩璃阮文瑜-汝南人应磅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对公干等七人。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之才,以为有能力)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
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支章)不时有齐人的(舒篡)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如王粲的《初征赋》《登楼赋》《槐赋》《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漏卮赋》《圈扇赋》《橘赋》,虽是张衡、蔡邕也是超不过的。然而其他的文章,却不能与此相称。陈母和阮瑀的章、表、书、记(几种体裁的文章)是当今特出的。应瑒(文章)平和但(气势)不够雄壮,刘桢(文章气势)雄壮但(支理)不够细密。孔融风韵气度高雅起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理,甚量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可以归入)李雄、班固一流的。
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白已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
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节又是不周的,所以奏章、驳议适宜文雅,书信、论说适宜说理,铭文、诔文素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这四种科目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士(常常)有所偏好;只有全才之人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
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
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宝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
- 《傅显迂缓》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傅显迂缓》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显迂缓》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傅显喜读书,颇知
-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被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
- 后汉书原文: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忠勉少言,甚亲信之。及至河北,
- 孟子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yà )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
- 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原文及翻译导语: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
- 三国志原文: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
- 文言文阅读:口技文言文阅读(14分)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
- 《汉书•萧何传》原文: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
- 王禹偁原文: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
- 胡非子寓言故事原文: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后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
- 旧唐书原文:王雄诞者,曹州济阴人。初,(杜)伏威之起也,用其计,屡有克获,署为骠骑将军。伏威后率众渡淮,与海陵贼李子通合。后子通恶伏威雄武,
- 猫号文言文简略翻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猫号文言文简略翻译,希望对您有帮助。刘元卿原文齐奄家畜一
-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祆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
- 文言文阅读题:文化经典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
- 小升初文言文学习经验分享春回大地,世界都开始忙碌起来了,的考生们也都在准备的考试,对度考试和择校等方面还有什么疑问的呢?有网为考生们提供各种
- 待漏院①记宋·王禹偁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
- 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秋水》是《庄子》中的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相
- 《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闲情记趣》
-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