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

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16:17:14 

标签:

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

《秋水》是《庄子》中的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yu6*6*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翻译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赏析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庄子》一书其体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借用佛学用语,内篇相当于zheng6*法,也就是庄子自己的心法,由此直接能窥见庄子本人的真实面目;外篇则相当于像法,是离庄子比较近的弟子所为,由于有的弟子曾得庄子亲传,故即使不能完全得庄学之妙,亦不远也;而杂篇乃庄子的后学所作,相当于末法,离庄学之真义已远,然其有旁通其余各家思想之功,亦不可废也。就境界而言,内篇最得道学真谛,得其精髓可入道德经的境界;外篇乃就内篇之精义铺衍而成--其实庄子一书可以整个被理解为对老子的解说--可视为内篇之辅佐;杂篇则以庄学摄其余诸家之学,且通于各家学问之中,不妨称为庄学与其他学问之间的交叉学科。内篇为君,外篇为臣,杂篇则为佐使,相辅相成,混成一体。

内篇之义高矣,故不易说之;杂篇之义已远矣,故不可说之;外篇正处于有意无意之间,正当发其本意以归于内篇,辨其真假以使统杂篇也,故我不自量力,择外篇一文而说之。

外篇文亦多矣,择何而言之乎?曰《秋水》也。为何如此?因为此篇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本文是寓言,写的是河伯见识短浅,狂妄自大,看见河水暴涨淹没—切,就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当他看到海更广大无边,自叹不如。海若的一席话颇具哲理,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应当全方位、多角度。这故事告诉我们须知河外有海,天外有天。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
  •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以下是“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精卫填海先秦:佚名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
  • 语文文言文实词逾(yú)动词。①翻越,越过。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②超过,越过。如:逾时,楼渐进,可见其顶(《山市》)阴(
  • 赵瞻云传(明)陈继儒①瞻云子者,姓赵,名淮,字源长,太仓人。七龄而丧父,又七龄而丧母,遂自号曰瞻云子,志思也。三娶三失偶。性喜孤伴,好苦吟诵
  •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袁临候继咸①
  • 高考语文文言文教会断句的方法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
  • 《诫子书》原文及欣赏《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以下是小编跟大家
  • 初中文言文虚词总结1.之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又数刀毙
  •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句式倒装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如果
  •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文言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诶场重要的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 原文: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1],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2],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
  • 高考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用法详解参考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①甚矣,汝之不惠(慧)!(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诗两首》课后答案1.帆在远方寻求什么,把什么遗弃在故乡?2."波涛在汹涌—寒风在呼啸,桅杆弓起勒腰在轧
  •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
  • 方苞原文: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
  • 新唐书原文:苏烈,字定方,翼州武邑人。定方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贞观初,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率教马二百为前锋,乘雾行,
  •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
  • 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没有自知之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目不见睫。小编整理了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欢迎欣赏与借
  •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
  • 晋书原文: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孙也。家世辛年,以儒学显。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