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陶庵梦忆》序 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28 21:14:08
陶庵梦忆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注释】①陶庵:张岱,号陶庵,侨寓杭州。著有《陶庵梦忆》等。②駴駴(hài):惊骇。 ③首阳二老:指伯夷、叔齐。殷亡后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④王谢:王姓与谢姓自东晋王导与谢安后,便成为江南两大望族。⑤二王:指王羲之与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引决:zi6*杀 B、今日罹此果报 罹:触犯
C、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 报:报应 D、余今大梦将霜 霜:醒
7、答案:B、遭受
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昔日奢华,今日果报”的一组是(3分)
①以衲报裘,以苎报靧,仇轻暖也 ②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③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 ④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
⑤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⑥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⑥
8、答案:B、②没有报应;④说文人为名,如邯郸一梦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己在家破国亡之时,隐居山中,如同野人。只因《石匮书》没有写成,所以还留在人间,但是经常无米断炊。
B、回想自己的平生,享受过的繁华富贵,五十年来,成了一场梦。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
C、西陵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跌跤,把酒坛子打破了。就坐着想:“这是梦吗!”一个书生赴宴,说,这是梦吗。前者希望不是梦,后者希望是梦。
D、文末作者批评文人好名之心难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
9、答案:C、前者希望是梦,后者希望不是梦。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4分)
⑵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3分)
10、
⑴我才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是昂头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粉饰的话。
⑵一个贫穷书生考取举人,正参加鹿鸣宴,恍忽中还以为不是真的。
重要句子翻译
①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②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③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④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译文】
①我为自己写了悼亡诗,屡次想zi6*杀,(但)因为《石匮书》没有写完,还苟活在人世。
②于是想到以前(我)生长在如同王导、谢安那样的高贵人家,很是享受了豪华的生活,(所以)如今遭到这样的报应。
③(我)遥想往事,想到就把那些事情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一桩地忏悔。
④一样是梦而已,(一个)唯恐它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它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却都是一样的。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没有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令人惊异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惊惶得几乎窒息,不敢与我接近。我为自己写了悼亡诗,屡次想zi6*杀,(但)因为《石匮书》没有写完,还苟活在人世。然而瓮中的米屡次用尽,不能生火做饭,才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竟自是饿死的,(说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饥饿以后,喜欢写点文章。于是想到以前(我)生长在如同王导、谢安那样的高贵人家,很是享受了豪华的生活,(所以)如今遭到这样的报应:用斗笠回报头颅,用草鞋回报脚跟,这是报应过去的簪缨穿履。用衲衣回报皮裘,用麻布回报细葛,这是报应过去的着暖穿轻。用豆叶回报肉食,用粗粮回报精米,这是报应过去的美味佳肴。用草席回报床褥,用石块回报枕头,这是报应过去的温暖柔软。用绳枢回报门轴,用破瓮回报轩窗,这是报应过去的高爽干燥。用烟熏回报眼睛,用粪臭回报鼻子,这是报应过去的芳香艳丽。用路途回报双脚,用背囊回报肩膀,这是报应过去的车马随从。以前的各种罪状,从今天的各种因果报应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清明纯静的心境刚刚恢复,于是回想我的一生,繁华奢靡,转眼之间都成乌有,五十年来,全都成为一场梦。现在正当黍米饭熟黄粱梦断,车过蚁穴南柯梦醒,这种日子该作怎样的忍受。(我)遥想往事,想到就把那些事情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一桩地忏悔。所写的事,不以年月为序,与年谱相异;不分门别类,与《志林》有别。偶尔拿出一则,好像重游先前的小路,如同遇见过去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自己反而因此高兴,真可说是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
以前西陵有一个挑夫替人担酒,行走时不慎跌倒摔破酒瓮,想想无法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就好了!”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正去参加鹿鸣宴,恍恍惚惚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自己咬着自己的手臂说:“莫不是做梦吧?”一样是梦而已,(一个)唯恐它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它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却都是一样的。
我现在大梦将醒,还在从事雕虫小技,这是又一次在说梦话。于是叹息从事智慧事业的文人,好名之心难以改变,正如邯郸梦醒,更漏已尽晨钟已鸣,卢生临终上疏,还想着摹拓二王的书法,来流传后世,那一点好名的根性,已经坚固如同佛家舍利,虽劫火猛烈,还烧它不掉。
【作者介绍】
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末清初散文家、史学家,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传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欧阳修原文: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
- 张诚,字直亮,闽地漳浦人。祖楚长顺人。父文,户部院右侍郎。因思嗣荫,少甚桀骜,暗于理。既文以劾中人而免,乃悟奋力。十一遂得举贤良文学,始解褐
-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
- 蔡泽传文言文翻译蔡泽传是史记中的一个经典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蔡泽传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
- 侠妇人董国庆,字符卿,饶州人。宣和六年进土第,调莱州胶水簿。会北兵①动,留家于乡,独处官所。中原陷,不得归,弃官走村落,颇与逆旅主人相往来。
- 《百家姓毋》的文言文历史来源1、出自上古,尧帝臣子毋句之后,以祖名为氏。尧为部落首领时,他的属下当中一个臣子名叫毋句的人,此人制造出乐器罄,
- 宜黄县县学记(宋)曾 巩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
- 高考生怎样学好文言文文言文因与现代白话相去甚远,且语言艰涩难懂、歧义纷出,被很多学生视为畏途。面对新课程对文言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同学应如何
- 估价之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估价之友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 赵普文言文阅读训练赵普,北宋宰相。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掌书记,曾参加策划陈桥兵变。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赵普文言文阅读训练,供参考阅读!赵
- 苏轼《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
-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秦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①,帝奇之,授太子正字。累授夏县今,有能名。宝应二年,迁吏部尚书,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
- 何卿,成都卫人。少有志操,习武事。正德中,嗣世职为指挥佥事。以能,擢筠连守备。从巡抚盛应期击斩叛贼谢文礼、文义。世宗立,论功,进署①都指挥佥
-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五》文言文翻译《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五》作者:徐弘祖(十一月初一日缺)十一月初二日 出建昌南门,西行二里至 * 山足。上
- 《随卦》文言文译文《随卦》文言文译文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系小子,弗兼与也。系丈夫,志舍下也
- 中考文言文积累之《孙子兵法-火攻篇》《孙子兵法●火攻篇》孙武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
- 勺窝吊水岩瀑布赋文言文癸巳端午,余与表兄、表兄之二友同游勺窝吊水岩,望其俊秀,有感而记之。始至鬃领,晴空万里,约约微风,衣发齐动,虽临高处,
- 旧唐书原文:李袆,陇西成纪人,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袆少有志尚,事母甚谨,抚弟祗等以友爱称。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景云元年,复
- 东方朔原文: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
- 孟子原文: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