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破厚葬 译文注释翻译及阅读答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8-16 18:02:41
管仲破厚葬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已矣。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被陈尸示众的人得不到名声,那些发丧的人得不到利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没过多久,厚葬的风气停止了。
注解:
好:喜爱。
布帛:泛指织物。
于:被。
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患:担心。
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
对:回答。
为:做事。
戮:侮辱。
罪:治···的罪。
当:主管。
休:停止。
矣:了。
尽:全部,用尽。
[文化常识]
"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
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
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
问题
1、齐国好厚葬的原因是什么?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2、厚葬造成了什么危害?
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3、为反对厚葬,齐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夫凡人之有为也”:夫 fú 【助】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一般不翻译。
罪夫当丧者 fū:
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
- 明史原文: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元末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帝与语,奇之,用为将。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
- 高考文言文翻译七大误区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七大误
- 文言文《傅显迂缓》试题和答案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 《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狐假虎威,读音为hú jiǎ hǔ wēi,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狐假虎威》文言文翻
- 文言文《陈性之》练习题及答案陈性之陈 亮往尝论乡之富人,以陈性之为第一。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居厚以对策切直,得从事浙东
- 宋史原文:孙道夫,字太冲,眉州丹棱人。年十八贡辟雍。时禁元祐学,坐收苏氏文除籍。再贡,入优等。张浚荐于高宗,召对,道夫奏:“愿修德以回天意,
- 学皆不精的文言文翻译《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课外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
-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魏孝武西迁,周文①令大都
- 有物不知数-文言文中的数学(依据:《孙子问题》;编诗:陈钢) 有物不知数,让我数一数;三个三个数,剩二好孤独;五五数剩三,七七又二单;此物多
-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
- 陈书原文: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幼聪敏,精识强记。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
-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必考题型,除了掌握技巧以外,还要多做习题,培养语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要点,接下来小编
- 魏书原文: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
- 新五代史原文: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
- 甲与乙相善文言文翻译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
- 高考古诗文名句1.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两句,形象描绘出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2.在《离骚》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