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5-09 05:20:40 

标签:

课文《陶罐和铁罐》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教材简说】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建议】
1.本课内容生动有趣,适合自主阅读。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指导,指导课文思想内容的交流和有感情朗读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引导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1)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2)要从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体会课文所说的道理;(3)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时,不再提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而在学生自读后检查。在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再问一问:你是怎么概括出主要内容的?以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进而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
其次,让学生再把课文读一读,说说陶罐和铁罐的变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交流对课文所说明的道理的认识,老师在语言表达上不要统得过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这些见解都要予以肯定。在学生能够说出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理解,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更多的见解,比如,时间在变,事物也在发生变化等。
3.分角色朗读课文,主要是指课文的前半部分。可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画出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有的话没点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从话语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陶罐却自始至终谦虚和自尊。分角色朗读,要把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可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4.要指导学生读准“御、懦、滓、掘、氧、踪”的字音。御,读yù,不读yì;懦,读nuò,不读ruò;滓,读zǐ,不读zǎi;掘,读jué,不读jié;踪,读zōng,不读zhōng。
5.“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踪无影”等词语,可让学生在自读中结合上下文感悟,不要求学生解释。“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比如,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就是对陶罐的奚落。“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和睦相处”,相处得好,不争吵。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讲故事》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学习了本单元的几个故事,我们对什么是真、什么是伪、怎样辨别虚假、交什么样的朋友
  • 课文《登鹳雀楼》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白 日 依 山 尽,黄 河 入 海 流。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 课文《黄山奇松》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
  • 课文《遗爱寺》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鸣,处处是泉声。【教材简说】《遗爱寺》是一首五
  • 课文《从现在开始》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
  • 课文《秋娃娃写信》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qiūwáwahǎo xīncháng秋 娃 娃,好 心 肠,zhāi x
  • 课文《一路花香》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
  • 课文《纸船和风筝》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松鼠和小熊是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
  • 课文《林中小溪》出自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练习册答案,其原文如下:【前言】今天教的是九年级上的《林中小溪》,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不乏优美,又蕴
  • 课文《母亲的纯净水》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
  • 课文《春天的声音》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春天,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你听——鸟儿在枝头,从早到晚,唱个不停
  • 课文《英英学古诗》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英英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课文《红围裙》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妈妈喜欢系一条红布围裙。红围裙上,印着一个胖胖的外国面包师,样子很滑稽。有时,妈
  • 课文《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罗讷河是
  • 课文《听听秋的声音》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
  • 课文《黑眼睛的大红鱼》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前言】《黑眼睛的大红鱼》描叙了一条小黑鱼通过机智勇敢大胆地开动脑筋,让小红鱼们游成
  • 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出自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
  • 课文《海水》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海水海水我问你,
  • 课文《木禾竹子》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木”、“禾”、“竹”、“子”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
  • 课文《坐井观天》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