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8-14 03:17:36
课文《趵突泉》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趵突泉公园,突出了泉池中的三个大泉,大泉的水冒出水面,在不断翻滚;泉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池中有游鱼,池边有凉亭、垂柳、假山和许多游人,有不少人在池边观赏小泉眼冒出的水泡。
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洋溢著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课文先介绍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济南三大名胜的图片,特别是趵突泉的图片,在同学间交流。老师搜集有关趵突泉的资料,准备有关趵突泉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连同重点词句制成多媒体课件。
2.本文是看图学文,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学文前看图,要指导学生看看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涌出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同桌说一说,互相补充。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要指导看图,如学习课文描写大泉的部分,要再仔细看图,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3.对趵突泉泉水特点的阅读感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突出重点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描写趵突泉的语言的美。
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再加以指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①趵突泉和济南有什么关系?②大泉眼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③小泉有什么特点?④怎么理解“思考·练习”3的句子?……老师要帮助梳理。
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在充分地读中感悟和体验。
趵突泉和济南有什么关系?学生找到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后,老师可要求学生换个句式说一说,如:因为有了这泉,所以济南才会如此美丽,再把原句读一读,感悟趵突泉对济南的重要性。
大泉眼冒出的水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的有关部分,读得有点熟了再看图和说图,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把大泉眼水的特点表达出来。最后引导学生欣赏“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语言的美。主要是在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指导有感情朗读时,“思考·练习”3(2)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要读重音,整个句子要读出排比的气势。
小泉有什么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小泉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省略号处去想象课文没有写到的特点,如:有的泉水像繁星点点,密密地冒,就像细雨落在池面上;有的泉水……通过想象,去感悟小泉的美。写小泉这部分课文的朗读,要读得轻快些。
4.整篇课文的背诵,要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抓住线索背。全文可按“趵突泉→大泉→小泉”顺序背。每部分的背诵,可抓住能体现顺序的词语帮助记忆。如写大泉的部分,可抓住“泉池、翻滚、看三分钟、冬天”,每部分哪些词语能帮助记忆,学生有自己的体会,不必强求一致。
写大泉、小泉的词句,学生可能会喜欢,要鼓励多摘录。
5.本课生字生词不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字的音、形、义。
“乏”,独体字,查撇部,书写时要注意“点”写在竖中线位置上,最后一笔是平捺,收笔时要出锋。“疲乏”,即疲劳的意思。课文中泉水“不感到疲乏”,是指泉水不停地往上冒,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藻”,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课文为什么以“趵突泉”为题呢?“趵突”是跳跃的意思。趵突泉同别的泉上涌时的形状有明显的不同,它不仅水量多,而且向上喷涌的力量大。此泉以“趵突”为名,十分贴切地表现出泉水的样子和气势。
“境界”,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课文中说趵突泉姿态之美,会让你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这里的“境界”实际上是“地方、处所”的意思。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地球的清洁工》出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动物环境保护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工。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动物争先恐后跑来报名。主
- 课文《大海的歌》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天和海蓝色的雾,蓝色的云;蓝色的波纹(wén),蓝色的潮(cháo)声。无边的海,
- 课文《语文大课堂》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语文大课堂》第一幅图主要是通过图画和学生们的对话,揭示出语文教科书是
- 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
- 课文《大熊猫出国》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盼、茸、肢、肩、戴、副、墨、镜、饱、笋、川、肃、陕13个生字,
- 课文《长颈鹿请客》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长颈鹿请客》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听说训练课
-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
- 课文《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
- 课文《找快乐》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山羊在家里总是闷闷不乐。有一天,山羊妈妈对他说:“好孩子,快出门去找‘快乐’
- 课文《寄给青蛙的信》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寄给青蛙的信》是一则童话故事,写的是发生在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事。青蛙
- 课文《登鹳雀楼》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白 日 依 山 尽,黄 河 入 海 流。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 课文《争吵》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今天我和可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今天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
- 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
- 课文《明天再练吧》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明天再练吧》这篇童话故事描述了一只鸭子决心练习长跑,可是由于缺乏恒心
- 课文《看画识字真有趣》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hóng rì yuányuán红 日 圆 圆,yuè yáwān w
- 课文《三个儿子》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三个妈妈拎(l9n)着很重的一桶(t%ng)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读
- 课文《两只小狮子》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
- 课文《喂——出来》出自八年级下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场台风过后,晴空万里。在离城市不远的近郊,有一个村庄遭到了台风的破坏。不过,损失
- 课文《江河湖海起波浪》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能按部件记字形
- 课文《夹竹桃》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