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沈德潜《游虞山记》原文及翻译

沈德潜《游虞山记》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22 00:54:36 

标签:

沈德潜

原文: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而余已治筇②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③极。有土坯磈礧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齦腭⑤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筇(qióng):一种可做手杖的竹子;竹手杖。③:“山顶。④磈礧(kuǐ lěi):累积而成的石块。⑤齦腭(yín é):牙龈,上腭。此处指山形怪异奇特。

译文/翻译: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但是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天气不能阻止我前往。
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登上石径,就可到达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对着张开,像门这样分开【关,门闩,指门,见《信陵君窃符救赵》】,像刀刃这样直立,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立了很久,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隐藏着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阴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而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
沈德潜《游虞山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百家姓.江》文言文的历史来源历史来源「江」源出:一:出自嬴姓,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朝将伯盖之后 分封于江国。春秋时
  • 小升初文言文备考攻略盘点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必然要借助注释本身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
  • 智伯欲袭卫文言文翻译智伯欲伐卫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译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智伯欲伐卫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 活板文言文及翻译导语:活板文言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卷一八。选活板又叫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用雕板印刷书籍的方法唐朝人还没有大
  •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少有才干。皇甫商州里年少,少恃豪族,以含门寒微,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擢含为别驾,荐
  • 文言文阅读:虞世南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选集薄 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
  • 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3度义而后动(考虑)4乃曰'
  • 名捕传姚伯祥金坛王伯弢孝廉,自言丙午偕计①,至德州,见道旁有捕贼勾当,与州解相噪。问之,云:“马贼昼劫上供银若干,追之则死贼手,不追则死坐累
  • 《文言文》课后习题附答案一、辨字组词。弈( ) 诲( ) 惧( )奕( ) 悔( ) 俱( )矣( ) 曰( ) 援( )唉( ) 日( )
  • 文言文中的成语·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于归庄原文: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之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
  • 张耒原文: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
  • 描写秋天的古诗          &nb
  • 高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 王瑜文言文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题。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
  • 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
  • 蔡邕被害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参考答案太尉马日磾(dī)谓允①日:伯喈②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书后史,为一代大典③;而所坐至微,迭之,无乃失
  • 苏轼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
  •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