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宋史·吕好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好问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01 14:24:19 

标签:

宋史

原文: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崇宁初,治党事,好问以元佑子弟坐废。后两监东岳庙。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
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钦宗谕之曰:“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微宗将内禅诏解dang6*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途邈,良由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大平无由可致。
”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邦昌入居都省,好问曰:“相公真欲立邪,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邦昌曰:“是何言也?”好问曰:“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帅在外,元佑皇太后在内,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以好问摄门下省。好问既系衔,仍行旧职。时百司文移,必去年号,独好问所行文书,称“靖康二年”。
高宗即位,太后遣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除尚书右丞。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洞霄宫,以恩封东莱郡侯。避地,卒于桂州。
(选自《宋史》,有删改)

译文/翻译:

吕好问,字舜徒,是侍讲吕希哲的儿子。凭借先辈功德获官。崇宁初年,追查治理朋党之事,吕好问因为是元佑子弟连坐被罢。后来两次担任东岳庙监。当时蔡卞任主帅,想要攀附有德行的人士。对待好问特别好。好问依照礼仪自持,蔡卞无法和他亲近。
靖康元年,因受到举荐被召为左司谏。钦宗告谕他说:“你是元佑朋党子孙,朕特别任用你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我的心意所指”此前,徽宗将要禅位,诏令解除朋党的禁令,抛置新法,全部恢复先朝制度。而蔡京的党羽姻亲盘踞朝廷内外,他们畏惧其事,没有人愿施行。吕好同上奏说:“陛下宵衣旰食,有寻求天下太平之意;发号施令,有寻求天下太平之言,到现在已经有半年,治理的效果仍相差很远,的确是因为左右的大臣,不能推广仁德之意,而陛下又过于宽容。我担心醇厚之德,将变为衰颓,今天如果不全部革除蔡京、童贯等人所为,太平就无法达到”钦宗同意并加以釆纳。好问上疏陈说蔡京的罪恶,请求将他发配海外,罢黜朋附他尤为紧密者以警饬其他人。每次奏对时,皇上即使正要进食,也总是让他说完。
当时金兵撤退后,大臣不再有顾虑,武备更加松弛。好问奏道:“金人得志,更加轻视我国,秋冬之时一定又会举国入侵,抵御敌人的装备应该尽快办理。如今筹划边事已经有一月,却见不到有所安排、臣僚的奏请都不下发,这是我所深为忧惧的。”等到边境告急,大臣们不知如何是好,派遣使臣去讲和。金人假装答应却攻掠自如,诸将因为和议的缘故都闭关不出。好问上奏说、:“金人名义讲和而实际上仍在进攻,朝廷不谋划派兵遣将,是为什么呢?请求赶快召集沧州、滑州、邢州、相州的军队,前去阻遏金兵,而把勤王部队布列在京郊各县,来保卫京城。”奏疏呈上而不被答复。
金兵攻陷真定,朝廷上下震惊害怕,大臣们犹豫相顾,仍抱定和议之词。好问率领御史台的属吏弹劾执政大臣畏惧胆怯贻误国事,被贬出任袁州知州。不久金兵逼近都城,(钦宗想起好问的奏言)便进升他为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让好问担任事务官。张邦昌入居都省,好问问他:“您是真想继位,还是姑且敷衍而后慢慢图谋后举呢?”邦昌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好问说:“金兵一旦撤退,还能保证像今天这样吗?大元帅在外,元佑皇太后在内,这大概是天意。你何不尽快交还政权,就可转祸为福。”以好问代理门下省。好问虽已挂衔,仍然行使原有的职责。当时张邦昌虽然没有改年号,但是各部门移送文书,一定要去掉年号,只有好问所颁送的文书,要称“靖康二年”。
高宗即位,太后派好问拿着她的亲笔信去皇上所在地,高宗慰劳他说:“国家得到保全,是你的功劳啊。”授予尚书右丞。又授予资政殿学士、宣州知州、提举洞宵宫等职,因为恩赐封为东莱郡候。因躲避战乱迁居,死在桂州。 
《宋史·吕好问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
  • 初中文言文常见语句翻译一: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翻译: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翻译:中间戴着高高的
  • 黄宗羲原文: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王征南即其传
  •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导语: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下面和
  • 曾巩原文: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
  • 宋史宋琪传文言文翻译导语:《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宋史宋琪传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原文:
  • 《滥竽充数》译文及注释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
  • 旧唐书原文: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
  • 柳宗元《罴说》罴说⑴鹿畏貙⑵,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⑶,绝有力而甚害人焉⑷。楚之南有猎者⑸,能吹竹为百兽之音⑹。寂寂持弓矢罂火⑺,
  •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
  • 文言文名句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
  • 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翻译《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
  • 宋史原文:王随,字子正,河南人,登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同州。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
  • 文言文常见代词示例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
  • 旧唐书原文: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 崔尚书雪冤狱高彦休尚书博陵公碣任河南尹,摘奸翦暴,为天下吏师。先是,有结客王可久者,膏腴之室,岁鬻茗于江湖间,常获丰利而归。是年笈贿适楚,始
  • 宋史·李好义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解析李好义,下邽人。祖师中,建炎间以白丁守华州,积官忠州团练使。父定一,兴州中军统制。好义弱冠从军,善骑射,西
  • 寇准传的文言文翻译寇准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寇准传的文言文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原文寇准字平仲,华州
  • 孙恭人者,和州义里民家女。生而奇颖,有僧摩顶相之曰:“儿后大贵,惜顶骨少偏,当遭厄而后起。”至正初,红巾大乱,天下绎骚,孙父母相继沦亡,无所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