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吕蒙正不记人过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1-05 22:50:10
标签: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②是③佯④遽⑤犹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乐不思蜀文言文练习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
- 《陈情表》文言文教学知识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下面是《陈情表》文言文教学知识,为大家提供参考。整体感知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
- 庄子浑沌之死原文: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
- 王公神道碑铭欧阳修原文: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
-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暴:同曝晒。动
- 高中会考文言文名句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 白居易原文: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
- 广东高中必修一文言文精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为大家分享广东高中必修一
- 阅读文言文知识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
-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丰,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
- 三国志·魏书原文: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
- 初一文言文要句翻译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 沈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 郭巨埋儿文言文翻译埋儿奉母,又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
- 【甲】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①。帝遣中官②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嘉靖三年,帝
- 修始滁州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
- 设渔者对智伯 柳宗元智氏既灭范、中行,志益大,合韩、魏围赵,水晋阳。智伯瑶乘舟以临
-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①。宰予②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