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通假字如何识别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10:28:51
文言文中通假字如何识别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涉及的篇目多,情况也很复杂,通常的教学常常把通假字“独立”出来要求学生记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
不管通假字是产生于何种原因,它的解释都离不开句子,尽管有不少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它依然要遵从这一规律。因此,通假字的解释应当用“在这里读什么音,是什么词义”,让学生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遇到的次数多了,就会感到“哦,这又是那个通假字”,便于学生快速处理句子,而不会形成句子理解的断裂。
下面通过比较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一、
同舍人皆被绮秀——被,读pi,一声,词义是“穿着”;一同居住的人都穿着华丽的丝绸服装。
将军被坚执锐——被,读pi,一声,词义是“身穿”;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
如果用“被”同“披”来解释,“被绮秀”就只能解释为“披着华丽的丝绸服装”,反而和原句的表达有一定偏离。“被坚”解释为“披着坚固的铠甲”,就和原句的表达相去甚远了。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被”字在不同的句子里应当有不同的解释,而不能限定到一个通假字“披”上。
再深入一步,这个字在古代应当能作动词用,有“包裹、遮盖”的意思,即使不读作pi,理解为“穿”也是能够说得通的。把它理解为“披”,并没有更清楚地表明它的意思,只是白白饶了个弯子。
例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孰,读shu,二声,谁;人们不是古代的圣贤,谁能没有过错?另用“哪一个”,或者解释为疑问词“哪”都说得通。
孰视之,又弗如远甚——孰,读shu,二声,仔细、反复;仔细看他,又觉得远远不如他。如果用“孰”同“熟”来解释,还要组词“熟视”,才能确定为作“仔细、反复”讲,如果不组词,单解为一个“熟”字,生熟的熟?熟练的熟?……这就难说得通了。
其实,这个字在古代应当能作“熟”讲,可能到后来词汇丰富了,给“孰”字下面加了个“火”,用以单独表示,才出现了同音的两个字。
这个例子说明,文言文的常用字当时所表示的词义很多,由于当时文字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现在才看出了“古今异义”的现象,与其用现在细分以后的某一个字去“同”它,倒不如尊重原文,用一词多义的角度去“真实地”解释它的意思。这样做,首先“回归了”原有的读音,简化了教学过程,其次,在解义的.时候又能够容纳同义词、近义词,避免了这种一对一的解释局限。
例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读zhi,四声,智慧、聪明;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聪明啊。另用“有智慧”,甚至“明白人”都能说得通。
如果用“知”同“智”来解释,就限定到了“智慧”一个词上,也就排除了其他相近的解释,很鲜活的一个句子变成了“这才是有智慧啊”这样一个半通不通的句子。
其实这个字在古代可能就不读四声,解释为“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懂得(道理)啊。”如果没有“通假字”的干扰,也许这才是句子的“原型”。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通假字在教学中只能放在句子中给以解释,越是常见的越不能离开句子,至于因传抄错误形成的“通假字”,离开了那个句子就无法给以合理解释,更不应该脱离句子去记忆。
课文注释中放入通假字是一种惯例,教学的时候只能作为理解上的引导,要结合原句表达的意思灵活运用,如果独立出来进行讲解就会形成限制,整理成“通假字典”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那就是误人子弟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曾子杀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导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
-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翻译: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寓言故事原文: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
- 《张方平传》文言文阅读题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①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
- 战国策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 文言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词汇解析(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
- 高中如何学好文言文导语:还在苦恼高中文言文怎么学习吗?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如何学好文言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高中
- 《赵孟頫过扬州》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
-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2、怙: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 刘轲原文: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然则匡阜①之气,其大矣乎。庚辰岁,山客刘轲,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
-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原文及翻译导语: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 如何轻松的背文言文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会发现,中学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丽。可一说到背诵,不少同学就开始头痛发晕,即使勉强背会
-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导语: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下
- 资治通鉴原文: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
-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①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
-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
- 陈涉世家文言文及翻译《陈涉世家》出自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八、世家第十九,是记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吴广的传记。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陈涉世家
- 黄绂,字用章,其先封丘人。曾祖徒平越,遂家焉。绂登正统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京刑部郎中。刚廉,人目之日“硬黄”。大猾谭千户者,占民芦场,莫
- 文言文《渡荆门送别》作品鉴赏《渡荆门送别》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下面是其作品鉴赏,欢迎阅读:渡荆门送别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