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习题及解析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05 13:06:51
文言文阅读理解习题及解析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刺
B.尽失其度 度:制度
C.皆陈殿下 ?陈:排列
D.被八创 被:受
【答案】B
1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答案】C
试题分析: 谢:谢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引而起 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不同
B.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也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相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也不同
【答案】C
试题分析: 引:站起来/拿;提:投、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故荆轲逐秦王 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④遂拔以击荆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答案】C
试题分析: ①介词,因;②介词,用;③④介词,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A.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士兵们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B.秦王正绕着柱子跑,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C.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仓促之间,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D.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仓促之间,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答案】D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还:绕着。走:跑。卒:仓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答案】B
试题分析: 应为悲壮的气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荆轲形象。(6分)
【答案】荆轲善于言辞,有勇有谋。从文中的对答以及贿赂蒙嘉等行为可以看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司马光原文:玮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
-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
- 《赠别王十七管记》文言文翻译《赠别王十七管记》以悲哀的自述开篇,承此而称赞了友人倜傥的风采,转而开始对边塞现实进行淋漓尽致的剖析,复又言自己
- 旧唐书原文:牛徽,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入朝为右补阙,再迁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曹猥滥吏为奸弊每岁选人四千余员徽性贞刚特为奏请由是铨叙稍正能否旌别
- 昭支昷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宋濂南海之滨,有昭支昷者,居蛟汭之丘。汭不产牛,有绳犝来者,大如獒,其角茧尔栗尔。昭支昷怖曰:“是何物也?”其友伯昏氏
- 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少盛气。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 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
- 陈书原文: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
-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下面小编整理了《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欢迎阅
- 恒荣勤学文言文翻译恒荣勤学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并且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成大器。以下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 祖莹偷读的文言文翻译导语:《祖莹偷读》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这则短文记叙了祖莹自幼夜以继日勤奋苦读的事迹,说明了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
- 上梅直讲书文言文阅读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
- 《伤仲永》译文及注释《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下面
- 沈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 晋书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
- 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词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
- 赵广不屈文言文翻译《赵广不屈》译文选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其内容多为亲历、亲见、亲闻之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赵广不屈文言文翻译,欢迎查看借鉴
- 高中文言文必修一课文高中的必修一中,我们需要学习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
- 《进学解》文言文[唐]韩愈【题解】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
- 柳宗元潭州东池戴氏堂记柳宗元原文:①弘农公刺潭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
-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