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19:09:27 

标签: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

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对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

20、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

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晋书原文: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
  • 宋史原文: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
  • 啸亭杂录文言文翻译啸亭杂录文言文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啸亭杂录文言文翻译的更多详细内容吧!啸亭杂录文言文翻译原
  • 《资治通鉴后梁纪后梁纪一》文言文《资治通鉴后梁纪后梁纪一》作者:司马光起强圉单阏,尽著雍执徐七月,凡一年有奇。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 开平元
  • 资治通鉴原文: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庞统言于
  • 文言文经典名句文言文名句是从中国的'经典古籍中进行分类整理并精心挑选出来的一些优秀的句子,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文言文经典名句,欢迎查看。
  • 故乡的文言文寄故乡天高云淡,难觅飞燕;远山流水,不见鱼肥。阳光明媚,南风送爽。自然之景,淡然亘古不变;山水之画,何须浓妆艳抹。叹一曲西南风歌
  • 原文: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
  • 原文:《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
  •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
  • 文言文重点实词实战演练1、论语一、默写:1、子曰: , 思而不学则殆。2、子曰:岁寒,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 《甘利》文言文阅读练习明·江盈科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
  • 陈书原文:①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
  • 多言何益    【原文】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①
  • 《百家姓.宋》文言文的历史来源《百家姓?宋》历史来源「宋」源出;以国为氏. 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
  • 屈突通仕隋为虎贲郎将。(隋)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 苏轼《东坡题跋》苏轼原文: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数百。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途径的再探索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途径的再探索学生戏称学习高中语文的感受:“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文言
  • 左传原文:齐侯至自田,晏了侍于遇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口:“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