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附译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附译文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20:47:44 

标签: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附译文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①木为匵②,葛藟③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④。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①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 ②匵(dú):小棺材。

③藟(lěi),藤。 ④殠(chòu),腐臭的气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亡易吾意 易: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 欺骗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为之棺椁衣衾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2.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⑴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4分)

⑵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4分)

⑶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

参考答案:

10.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11.A 都是目的连词(B前 之代词,代死人,后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前是代词,后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 前是将要,后是语气副词,尚且)

12.B

13.见译文。

【译文】

杨王孙是武帝时期的人。学习黄(帝)、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主张。家中产业上千,生活上供养自己非常丰厚,保养身体无所不至。等到生病临终时,先给儿子留下遗言,说:我打算臝体埋葬,来返回我的本质,一定不要改变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个布袋盛我的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土地。他的儿子想默不依从,但父命难违;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办,又于心不忍,就去见杨王孙的友人祁侯。

祁侯给王孙写信说:王孙您被疾病所苦,我近来跟随皇上去雍地祭祀,未能前去看望您。希望你保持精力,少点忧虑,按时吃药,好好地对待自己,我听说您让儿子将您裸葬,如果死者不知罢了;如果死者有知,陈尸地下,光着身子怎样去见先人?我不赞成您的想法。并且《孝经》中也说:人死后要有棺椁衣衾。这也是古代圣人流传下来的制度,您何必要坚持一己之见呢?希望王孙详审。

杨王孙读完了来信,回了一封信,说:听说古代的圣王,因为人情不忍心白白看着他们的亲人故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礼仪制度。现在却超过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礼,所以我准备裸体埋葬,以此矫正世俗的厚葬风气。厚葬实在无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却争着相互比高,费尽钱财,使财币都烂在地下。有的竟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来,这和在田野中暴露尸骨有什么两样?况且所谓死,就是生命终了时的变化,事物的归宿。回归的能够得其所,变化的能够顺其变,这样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进入一种玄远的境界,无形无声,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装饰外表来向众人夸耀,用厚葬来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归的不能得其所归,变化的不能顺其变。这是使事物失去他们各自的归宿呀。况且我听说:人的精神是天赋予的',形骸是地赋予的。精神离开形骸,各归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说的就是归。死者的尸体安然自得独自呆在那里,难道会有知觉吗?用缯帛包裹尸体,装进棺椁与土地隔绝,肢体捆束,口含玉石,尸体不能腐化,渐渐郁结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椁腐朽,才得以返还大地,让尸体化为乌有,回归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长久做客而不返回真宅呢!从前帝尧安葬时,抠木为棺,用藤蔓当绳索捆绑棺材。他的墓穴往下没有挖到泉水,往上也不散发臭气。所以说圣王容易奉养,死了容易安葬。不在无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没道理的地方花钱财。现在人们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归真返本,不能归返无声无形的境地,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呜呼!我决不这样做。

祁侯看了信后说:说得好!于是,杨王孙死后,他的儿子便将他裸葬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中“之”字的考点整理素材文言文虚词复习时,“之”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大家一定要集中一个时间段把18个高考虚词的用法仔
  • 儿子中考 父亲用文言文写信鼓励“涤尘吾儿,见字如见面,尔母归真,儿尚幼弱,吾易(亦)父易(亦)母,即想树儿成人成才,又不忍苦之……”这不是一
  • 原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南史原文:陆杲,字明霞,吴郡吴人也。祖徽,字休猷,宋补建康令,清平无私,为文帝所善。元嘉十五年,除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加督,清名亚王镇之,
  •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爵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及帝将图慕容
  • 文言文爱莲说试题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 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胁。睢佯死,卷以箦,
  • 魏元忠文言文翻译魏元忠是唐代比较有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
  •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9分,每小题3分)赵韩王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
  • 高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报任安书知识整理一、掌握下列字词:1、曩:曩者辱赐书(从前)2、望:若望仆不相师(埋怨)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 对文言文的看法的优秀作文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这些日背夜背的文言文有用吗?在我眼里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我曾问老师,文言文的用处,老师说了很
  • 袁宏道原文:①人有言曰:“胸中无万卷书,不得雌黄人物。”然书至万卷,不几三十乘乎?除张司空外更几人哉!予于汉刘向、唐王仆射、宋王介甫、苏子瞻
  • 楚相石奢文言文小说石奢,楚相也,善神术。一日,得一凶案,死者为普通农夫。因凶与朝廷重臣亲,案情由变扑朔。层层审讯皆因“证据不足”而结,却因苦
  • 邓哀王曹冲传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①,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
  • 后汉书卓茂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卓茂传原文: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
  •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一、 通假字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 君子
  • 柳宗元作者:品云柳宗元《黔之驴》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
  • 晋书原文: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也。远有志尚,县召为功曹,不起,强与衣帻,扶之使谒。十余日荐于郡,由是辟为文学掾。远曰:“辞大不辞小也。”固
  • 张耒原文: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