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译文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10 14:20:33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译文
元结,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结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天宝十二载举进士,礼部侍郎阳浚见其文,曰:“一第慁①子耳,有司得子是赖!”果擢上第。复举制科。会天下乱,沉浮人间。国子司业苏源明见肃宗,问天下士,荐结可用。时史思明攻河阳,帝将幸河东,召结诣京师,问所欲言。结自以始见轩陛,拘忌讳,恐言不悉情,乃上《时议》三篇。帝悦曰:“卿能破朕忧。”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募义士于唐、邓、汝、蔡,降剧贼五千,瘗战死露胔于泌南,名曰哀丘。
史思明乱,帝将亲征,结建言:“贼锐不可与争,宜折以谋。”帝善之,因命发宛、叶军挫贼南锋,结屯泌阳守险,全十五城。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参山南东道来瑱府,时有父母随子在军者,结说瑱曰:“孝而仁者,可与言忠;信而勇者,可以全义。渠有责其忠信义勇而不劝之孝慈邪?将士父母,宜给以衣食,则义有所存矣。”瑱纳之。瑱诛,结摄领府事。会代宗立,固辞,丐侍亲归樊上。
久之,拜道州刺史。初,西原蛮掠居人数万去,遗户裁四千,诸使调发符牒二百函,结以人困甚,不忍加赋,即上言:“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岭南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馀屯,一有不靖,湖南且乱。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帝许之。明年,租庸使索上供十万缗,结又奏:“岁正租庸外,所率宜以时增减。”诏可。结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馀。进授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绥定八州。会母丧,人皆诣节度府请留,加左金吾卫将军。民乐其教,至立石颂德。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
注:①慁:hùn辱没。 ②租庸使:官名,主持国家的税收。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十七乃折.节.向学 折节:改变志向
B. 果擢上.第. 上第:考取名次
C. 结摄.领.府事 摄领:暂时代理
D. 一有不.靖. 不靖:不安定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B. 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C. 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D. 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元结深受朝官推崇。天宝十二年参加进士考试,礼部侍郎阳浚见到他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肃宗询问天下人才时,国子司业苏源明推荐了元结。
B. 元结关心民生疾苦。道州刺史任上,他两次上书请求减免当地多种赋税杂役,还为百姓建房分地,亲自晓谕蛮人首领,使万余名流亡者重返故里。
C. 元结颇有军事才华。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参谋期间,广募义士,降服强贼五千人;史思明叛乱,他建议皇帝不要与贼兵精锐直接交锋,用计谋取胜。
D. 元结深得百姓的爱戴,其母亲去世时,当地百姓因担心他离开都到节度府请他留任;百姓也乐于接受他的.教化,还立碑刻石歌其功绩。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史思明攻河阳,帝将幸河东,召结诣京师,问所欲言。(5分)
(2)帝善之,因命发宛、叶军挫贼南锋,结屯泌阳守险,全十五城。(5分)
参考答案:
4.B(上第:考试成绩中的第一等)
5.A(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
6.B (“亲自晓谕蛮人首领”是元结“进授容管经略使”时的事情)
7.(10分)(1)译文:当时史思明正攻打河阳,皇帝打算巡视河东,将元结召来京城,问他有何奏议。(关键词“幸”“诣”“所字结构”各1分,大意2分)
(2)译文: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命令调发宛城、叶县的军队挫败贼兵的南锋,元结屯兵泌阳坚守险要,保全了十五座城池。(关键词“善”“因”“全” 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结,是后魏常山王元遵的第十五代孙。年少时放荡不羁,十七岁才改变志向求学,拜元德秀为师。天宝十二年(753)参加考进士,礼部侍郎阳浚看了他写的文章后说“:评为一等也辱没你了呀,考官靠录取你表功!”元结果然考中上等,又考中制科。不料天下大乱,元结未能出仕。肃宗召见国子司业苏源明垂问天下的贤士人才,他推荐了元结。当时史思明正攻打河阳,皇帝在去河东之前将元结召来京师,问他有何奏议,元结第一次朝见皇帝,颇为拘谨,心有顾忌,又怕几句话说不清楚,便呈上《时议》三篇。 皇帝阅毕大喜:“卿能解除我的忧虑。”便提升他为金吾兵曹参军,兼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他到任之后,在唐、邓、汝、蔡等地招募了许多义士,降伏了强贼五千人,并将丢弃在战场上的尸体埋葬在汝南,称作“哀丘”。
史思明叛乱,皇帝将去亲征,元结进言“:贼兵精锐不可直接同他争战,应该用计谋打败他。”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便调发宛城、叶县的军队挫败贼兵的南锋,元结屯兵泌阳坚守险要,保全了十五个城池。因讨贼有功迁升为监察御史里行。后又到山南东道来調府参理军务,当时有父母随子住在军营,元结便对来調说:“孝顺而仁德的人,才可以同他们谈忠;讲信用而又勇敢的人,可以保全节义。怎能要求他们忠信义勇而不勉励他们孝敬父母呢?将士们的随军父母,应该供给衣食,那么节义就能保全了。”来調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来調被杀,元结便代理山南东道府事。代宗即位后,元结坚决辞官,乞求恩准回樊上侍奉双亲。
过了许久,元结出任道州刺史。当初,西原蛮曾掠走该州居民数万人,剩下的才四千户。各地使臣发来调取征发文书二百件,元结认为道州百姓贫困太甚,不忍心再去加重赋税,便向朝廷奏道:“臣所辖的道州为贼人攻破焚烧,粮食储备、房屋住宅、男女百姓、牛马牲畜几乎光了。如今的百姓还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老人童稚动乱离散,生活从未安定。岭南的许多州县,寇盗不绝,四十多个屯落必须守护..望,一旦时局不平静,湖南就会大乱。因此,请准予免去百姓所负担的租税以及租庸使向百姓议价购买的杂物十三万缗。”皇帝准奏。第二年,租庸使又来索取上供十万缗,元
结又奏道:“每年除正租庸外,其他索取都应根据年成好坏来增减。”皇帝下诏许可了。元结为老百姓盖房子分田地,免除徭役,致使流亡在外者一万多人重返故里。他晋升容管经略使后,亲自晓谕蛮人首领,安抚平定了八州。元结的母亲去世时,当地百姓都来到节度府请他留任,皇上于是加封他为左金吾卫将军。百姓乐于他的教化,甚至刻石歌颂他的功绩。后免职回到了京师,五十岁去世,追赠他为礼部侍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江天一传汪 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
- 贞观政要原文: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
- 古代文言文经典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
- 最新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 夏蚊成雷(雷:
- (刘)几,字伯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城①此州,苟
-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少善书计,初为左藏小吏,以强干闻。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周
- 《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
-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
- 浅谈初一文言文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
-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
- 《翁登泰山》文言文解析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
- 田文论功服吴起文言文赏析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 魏书原文: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憧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
-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袁临候继咸①
- 《梅圣俞诗集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章。这篇序文通过对梅尧臣坎坷仕途的叙写,提出了诗歌“殆穷者而后工”这一著名美学观点。原文予闻世谓
-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
- 后汉书原文: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也。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 兼领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
-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
- 新五代史原文:刘昫,涿州归义人也。昫为人美风仪,与其兄暄、弟皞,皆,好学知名燕、蓟之间。后昫兄暄为怨家所杀,乃避之沧州。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
-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海宁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奏言:“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