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山县吏晓堂记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08:28:12
门山县吏晓堂记文言文翻译
王若虚 ,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门山县吏晓堂记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门山县吏晓堂记
王若虚
原文:
门山①之公署,旧有三老堂。盖正寝之西,故厅之东,连甍而稍庳②,今以之馆宾者也。予到半年,葺而新之。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③,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曰:“非是之谓也,谓其为吏而犹隐耳。孤城斗大,眇乎在穷山之巅,烟火萧然,强名曰县。四际荒险,惨目而伤心。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始予得之,亲友失色,吊而不贺。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冠带鞍马,几成长物,由是处之益安,惟恐其去也。或时与客幽寻而旷望,荫长林,藉丰草,酒酣一笑,身世两忘,不知我之属乎官也。此其与隐者果何以异?”
吾闻江西筠州,以民无嚚讼④,任其刺使者,号为“守道院”。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其谁曰不可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
①门山:地名。
②庳:低矮。
③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前一句指隐居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是为拙;后一句老子曾为周柱下史,隐于朝廷而终身无患,是为工。
④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
译文:
门山县的官署,过去有一个“三老堂”。大概在正寝室的西面,旧厅的东面,(与官署)屋脊相连,只是稍稍低矮些,现在用它来安顿客人。我到这里半年,重新修葺了它。心想,这堂名叫“三老”,一定是有主人而命名的。然而搜求图册和记载的文字,却无法找到,询问当地父老,他们也不知道。有的客人问我(取名的原因),常常担心自己无法回答,于是就更名为“吏隐堂”。
“吏隐”之一说法,始于谁呢?(《汉书》中说)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是笨拙的,而隐于朝廷的老子才是聪明的,(所以世人)认为隐于山林者是小隐,隐于朝市者是大隐。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于是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已习惯了,不认为这是怪事。
唉,出仕和隐退,是君子最重要的节操,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的,是不可以混淆的。明明是做官却又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担当别人的职事,那就应该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担任守门打更这样的职事,一定要想着为主人效力,求得称职。岩穴之下,田野之中,行医、占卜、寺庙、道观,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难道(非得)隐居在这里?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相信它。
既然这样,那么我取“吏隐”为堂名的用意在哪里呢?我说:“我所指的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自己做官如同隐居。门山县城是一座小小的孤城,高高地坐落在偏僻的山顶,人烟稀少,勉强叫做县。这里四面荒芜险峻,令人不忍目睹,黯然神伤。这是过往的客人看到了都会叹息的地方,是读书人所鄙视的,不是迫不得已不愿来的地方。起初我得到这个官职,亲朋好友都惨然失色,都来安慰我,没有人为我庆贺。我本来也很忧愁,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事务简单,民风淳朴,以致于疏懒,所以自己心里深感安慰。等到国家边境警报四起,军事文书驰马传递,出使的人日夜兼程的时候,这个小县城却因为偏远而好像没有听到一样。邻县官吏疲于奔命,连一天休息都得不到,而我常常太阳升起很高才起床,四肢舒展,冠带马鞍,差不多都成了多余的东西,因此呆在这里更加安逸,只担心自己会离开这里。有时我与客人们寻找幽深的景致,眺望空旷的山野,荫庇于高高的树木下,枕着丰美的野草,酒到尽兴时开怀大笑,自己和世人全都忘却了,不知道我身属于官府。这难道与隐者果真有什么不同吗?”
我听说江西筠州,因为百姓没有奸诈的诉讼,担任当地刺史的人,称为“守道院”。那些州郡太守的居所,因而得以被称为“道院”,那么我这个厅堂的匾额虽然题为“隐”,谁说不行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周公诫子》的原文及翻译【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
- 《月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
- 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是每次语文考试的必考题,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
-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
- 韩非子寓言故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寓言故事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 【原文】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
- 存亡大计(宋)洪迈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其听而行之,当如捧漏瓮以沃焦釜。而愚荒之主,暗于事几,且惑于谀佞孱
- 《七发》文言文赏析《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七发》文言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楚太
- 司考中国法制史冲刺必读文言文司考法制史冲刺必读:明刑弼教。“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后人简称“
- 晋书原文:朱伺字仲文,安陆人。少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平,内徙江夏。伺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揖称名而已。及为将,遂
- 戴逵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戴 逵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
- 修始滁州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
- 客有好佛者文言文翻译客有好佛者是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 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下面小编收集了客有好佛者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借鉴学习!
- 《苏轼集》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
- 清王夫原文: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
- 画蛇添足原文及相关释义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我们经常用画蛇添足比喻一个人说话做事,那么它的起源是哪里,为
-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
- 阮葵生《茶馀客话》方苞禁酒之议原文:方望溪奏请严禁烧酒一疏,尹博陵叹为一代名言,孙合河相国力驳其议,并陈烧酒之益,断不可禁。愚谓事有理所不可
- 初一文言文的课后练习【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