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李寄文言文翻译

李寄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10 18:30:16 

标签:

李寄文言文翻译

李寄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李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原文:

李寄①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⑩。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12),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13)。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怀剑(21),将犬(22)。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灌之(24),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25),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32)。

注释

①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②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

③隰(xī息):低湿之地。

④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⑤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

⑥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安郡注,治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军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⑦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

⑧啖(dàn淡):吃。

⑨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

⑩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11)家生婢子:即生婢奴婢生的女儿。

(12)朝(zhāo召):初一日。(13)啮(niè聂):咬。

(14)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

(16)无相:没有福相。

(17)缇萦(tíyíng提营):汉初临淄淳于意you6*女。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

(18)潜行:偷偷逃走。

(19)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é责):咬。

(20)诣:到。

(21)怀剑:怀中藏剑。

(22)将犬:带着狗。217(23)米糍(cí词):用米蒸制的食品。

(24)□(chǎo吵):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面

(25)囷(jūn君):谷囤。

(26)创:伤口。

(27)髑髅(dúlóu独楼):死人头颅。

(28)咤(zhà乍):感叹。

(29)汝曹:你们。(30)哀愍(mǐn敏):哀叹、怜悯。

(31)聘:送礼物以迎娶。

(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

参考译文:

东越国闽中郡有座庸岭,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只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他们一同寻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养着。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多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童女。

这时,又预先招募寻找,没有招募寻找到祭祀用的童女。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绩,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

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团的香气,先吃糍团。李寄就放出狗,狗跑上前就咬,李寄从后头斫出几处伤口。受伤的地方痛得很,蛇因此跳了出来,到了空地上就死了。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很可怜。”于是童女李寄缓缓迈步回到家里。

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她父亲为将乐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赏赐。从这以后东冶没有再出现妖邪的东西,有关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宋书原文: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怀文少好玄理,善为文章,尝为楚昭王二妃诗,见称于世。丁父忧,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隐士雷次宗被征居钟山
  • 南史原文: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
  • 明史原文: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官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二人皆冯保心腹也。初,张居
  • 壮士缚虎(清)沈起凤《谐铎》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①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
  • 刘基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 至,
  • 岑嘉州集序【唐】杜确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
  • 刘基噬狗原文:楚王问于陈轸曰:“寡人之待士也尽心矣,而四方之贤者不贶寡人,何也?”陈子曰:“臣少尝游燕,假馆于燕市,左右皆列肆,惟东家甲焉,
  • 呕心沥血文言文翻译呕心沥血常用来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呕心沥血文言文翻译!呕心沥血文言文翻译原文李
  • 东轩记文言文翻译导语: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是文学家苏洵的儿子,著名大文学家苏轼的弟弟,父子三人在当时被时人尊称为“三苏”。下面由小
  • 韦挺文言文翻译导语:落叶知秋,友情永久,风渐凉时须无烦;岁月难留,蓦然回首,几多问候,心愿依旧;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韦挺文言文翻译文章,欢迎大
  • 文言文幽默故事导读: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幽默故事非常适合中小学生,既能开心阅读,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知
  • 文言文常用的习惯句式1、不亦……乎?在这个格式中,“亦”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可译为“不是……吗”“不也……吗”。如:①舟已行矣,
  •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至德、乾元中,数出赀助边,得为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街,迂恒王府司马,委以军府众
  •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中考文言文情景背诵名句整理《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
  • 原文1:初,太和之末,杜为凤翔节度使,有诏沙汰僧尼。时有五色云见于岐山,近法门寺,民间讹言佛骨降祥,以僧尼不安之故。监军欲奏之,曰:“云物变
  • 文言文阅读《竭泽而渔》竭泽而渔【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
  • 辽史原文:王庭筠字子端,辽东人。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七岁学诗,十一岁赋全题。稍长,涿郡王倚一见,期以国士。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军事判
  • 元史原文: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
  •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翻译: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