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山海经《夸父逐日》文言文翻译

山海经《夸父逐日》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03 22:07:36 

标签:

山海经《夸父逐日》文言文翻译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山海经《夸父逐日》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天上的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 全文翻译

夸父与天上的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天上的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传说故事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huo6*辣辣的天上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天上的太阳,告诉族人:“天上的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天上的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天上的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天上的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天上的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天上的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天上的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天上的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天上的太阳跑,眼看离天上的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天上的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天上的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天上的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天上的太阳抱住。可是天上的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

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

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现实寓意

夸父追日原因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刻的寓意。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天上的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天上的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夸父逐日意图

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天上的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天上的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这个决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天上的太阳运转,天上的太阳根本不会落入地球,更何况向西迁移,不是被高山挡住,就是进入沙漠,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尚且难于很好地生活在绿洲中,至于远古时代的闯入者,生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夸父族这样的一个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天上的太阳运转以及我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天上的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天上的太阳落下的地方。

《淮南子》中的天文篇,即为例证: 日出于易谷,浴于咸池,……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再者,现代汉语的最常用词语中仍旧遗留着远古时对天上的太阳运动认识的痕迹。如“天上的太阳东升西落”,“日出”,“日落”等等。这些词语都隐含着古代的`观念:天上的太阳从大地上升起,落下。

夸父部族应当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他们肯定已经认识到了阳光决定了季节,决定了农业以及其它的生产活动,那么,在天上的太阳落下的禺谷里,阳光是最充足的,对于因资源不足而面临困境的夸父族人,迁移到那里去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幸的是,他们却走进了沙漠。沙漠之中,到处是黄色的沙丘,白天一片酷热,又十分缺水,干渴令人难于忍受。从记载上看,他们在沙漠中找到了河流,并把这条河的主干叫河(黄河),源头的分支叫渭(渭河)。这种河是在夏季由远处高上的冰雪融化汇集形成的,是季节河。随着时间推移,由夏入秋,气温下降,冰雪融化减少,就会变浅,干涸。当夸父族人发现河水突然迅速变浅,水面变窄,水量不断减少时,他们明白赖以生存的水源就要消失。是坚持前进,还是退回去?夸父决定:留一部分人在绿洲,其他的人在夸父率领下,向北,去寻找大泽。很有可能,他们看到了海市蜃楼,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是一样的:向北走,还是沙漠。沙漠是严酷的,又是漫无边际的。在跋涉中,体力迅速下降,又没有足够的水。最后,夸父和他所率领的族人都倒在沙漠之中。

这就是夸父逐日传说中的实际情况。人类在远古时代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才能够生存下来,居住一处,就会破坏一处。所以,迁移,拓荒是较为频繁的。而夸父逐日,由于其非凡的胆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被记住的因水源不足而造成的拓荒失败。

夸父逐日,是一个部族的活动而非神之间的争斗。证据很明显:前一篇记载是贬义性的,“夸父不量力”,这是其他部族对他们的计划和结果的评论。而后一篇豪气干云的记叙则是由夸父族人留传下来的。另外,如果把这两篇记载中提到的河、渭理解为沙漠中的季节河,而不是理解为黄河、渭河,则两篇记载都是写夸父族在沙漠中生活的情景。

夸父的失败,使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征服西北的无比艰难。从此,水,而不是战乱,决定了中华民族只能向南发展。几千年来,南方一直在移民开发,原始森林、荒芜之地不断变为繁华的城镇,而西北部至今还是地广人稀。

夸父遗址能够被发掘出来吗?也许,只有中国的施利曼才能做到。当年,德国的施利曼仅仅凭着他对荷马史的热爱,凭着他的财力和毅力,终于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仅仅是神话的东西变成了考古发掘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烛之武退秦师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对于文言文翻译,很多同学觉得比较难以琢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的文言文翻译,
  • 夫爝火①在缥烟之中也,一指所能息也;塘漏若鼷穴,一璞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州,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夫积爱成福
  •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
  • 文言文人生哲理名句哲理: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它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
  •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导学案设计导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
  • 苏辙原文: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
  •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
  •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诵读古诗文的诵读是近年来被中学语文教学界重提的热门话题,提倡者们的立论出发点大抵是要以诵读来纠正古诗文教学过于偏重字词、语法
  • 南史原文: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
  • 高中文言文翻译高中是我们接触文言文最多的年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高中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兰亭集序 / 兰亭序文言文魏晋:王羲
  • 庐山纪游(节选)【清】査慎行①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②,爽人心目。寺③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老僧眉生伴我行。二里
  •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
  • 初三文言文重点语句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戴名世原文: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先君为人醇谨,
  • 孟子·告子下顺天应人原文: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
  • 临刑杀母文言文翻译导语: 临刑杀母的故事,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非常熟悉,现在依然被人们所作为警示故事而使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临刑杉杀
  •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 本草纲目土部釜脐墨的文言文释名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 、锅底墨。气味辛、湿、无毒。主治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中恶。用釜脐
  • 文言文的阅读试题王用汲,字明受,晋江人。为诸生时,郡被倭,客兵横市中。会御史按部至,用汲言状。知府曰:“此何与诸生事?”用汲曰:“范希文秀才
  • 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思考探究论文关健词古汉语 教改 实践论文摘要文言文的特点和新时代教育要求,决定了文言文的教学,即是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传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