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21:56:08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⑥,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⑧不雨⑧,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⑨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⑩于野,忧者以⑾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⑿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⒀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⒁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⒃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苏东坡集》)
译文
[1]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注释
加点字
1 、志,纪念。
2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异禾。这种禾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而合生一穗。于是献给成王,成王送给周公。周公受禾后,作《嘉禾》一篇。《嘉禾》文已佚亡,今《尚书》仅存篇名。(《尚书周书微子之命》)
3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五月,得宝鼎于汾水,于是改元为元鼎元年。《通鉴考异》认为得宝鼎应在元鼎四年,元鼎年号是后来追改的。
4 、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御敌,打败了鄋瞒,并击杀其国君侨如,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以表其功。
5 、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曾做过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明年,第二年。
6 、明年,第二年
7 、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8 、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
9 、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10 、忭(Biàn ),高兴,喜欢。
11 、以,介词,因,省略了宾语。
12 、属(zhǔ),注,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13 、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14 、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15 、造物,造物主。
16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17 、治,修建。
18、 适,恰巧
词类活用
名:命名。(名作动)
雨:下雨。(名作动)
写作背景
喜雨亭宋代大学士苏轼所建,位于陕西凤翔东湖之中。苏轼26岁时,他受朝廷诏命,到凤翔来做“签判”,即文书类小官。他精力充沛,才干独卓,性喜创造。府衙后面有一块荒废多年的空地,他规划,掘沟引水,垒墙修圃,不久,便造成了一个小花园。园中心土丘上又修了一座可观赏园景色的亭子。这时,因为当地旱性严重,禾苗枯焦,苏轼被派了一项紧急差事:赴太白山求雨。当时人们救灾只靠求神。苏轼极认真地做这件事,求神祝祷,甚至向皇帝写疏奏,请求把太白峰龙神的爵位由“侯”改为“公”,因为唐代就封“公”,如今降了级恐怕龙神闹情绪,不下雨。皇帝也真的降旨,改封为“公”。过了些日子,阴云密布,雷声轰轰,下了一场透雨。百姓欢呼踊跃,恰在这时节,苏轼主持修建的园亭完工。他喜好交游,请了上司和同僚朋友到亭里宴饮祝贺。苏轼借势随缘,给自己的小亭取了个嘉名“喜雨亭”。双喜临头,苏轼文思泉涌,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喜雨亭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
- 唐才子传原文: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
-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示季子懋修书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
- 超然台记文言文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
- 韩非子原文及注释:师旷⒁撞晋平公⑴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⒅,乃喟然⒆叹曰:“莫乐为人君⑵!惟其言而莫之违⑶。”师旷⑷侍坐于前⑸,援⑹琴撞之。公
- 文言文童趣翻译及原文《童趣》写了作者追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
-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
-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
- 顾炎武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
- 周忱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导语:周忱,字恂如,江西吉水人。明成祖永乐二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如下是小编整理的周忱传文言文阅读及翻译,欢迎阅读与分享
- 文言文实词归纳高中语文备考知识点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
- 曾子烹彘文言文翻译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
- 文言文之尉缭子·分塞令原文及其翻译尉缭子·分塞令原文及翻译分塞令作者:尉缭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地分)[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
- 曹休字文烈,太祖从子也。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年十余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
- 古诗文名句情景默写训练71、《阿房宫赋》一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质问的语气,强烈抨击秦统治者残民以自肥的两句是“,”。72、《离骚》中,用
-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幼颖悟,力学属文。登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为台州临海尉。郡守萧振一见奇之许以公辅器振帅蜀辟置幕府振出众欲留淮曰:“万里
- 20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20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203、烈士暮年,
- 《百家姓.谷》文言文的历史来源《百家姓 谷》作者:佚名历史来源「谷」源出:一、出自嬴姓。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谷朗碑记》所载,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