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03 01:16:53
王杰(1725-1805),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以昔为尹继善缮疏,曾邀宸赏,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又以陕人入本朝百余年无大魁者,时值西陲戡定,魁选适得西人,御制诗以纪其事。寻直南书房,屡司文柄,五迁至内阁学士。三十九年,授刑部侍郎,调吏部,擢左都御史。四十八年,丁母忧,即家擢兵部尚书。服阕,还朝。五十一年,命为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拜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杰每议政毕,默然独坐。一日,和珅执其手戏曰:“何柔荑乃尔!”杰正色曰:“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赧然。洎仁宗亲政,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上优礼之。七年,固请致仕,晋太子太傅。八年春,濒行上疏,略谓:“各省亏空之弊,起于乾隆四十年以后,州县营求馈送,以国帑为夤缘,上司受其挟制,弥补无期。至嘉庆四年以后,大吏知尚廉节,州县仍形拮据,由于苦乐不均,贤否不分,宜求整饬之法。又,旧制,驿丞专司驿站,无可诛求。自裁归州县,滥支苛派,官民俱病。宜先清驿站,以杜亏空。今当军务告竣,朝廷勤求治理,无大于此二者。请睿裁独断,以挽积重之势。”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陛辞日,赐高宗御用玉鸠杖、御制诗二章,以宠其行,有云:“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时论谓足尽其生平。既归,岁时颁赏不绝,每有陈奏,上辄亲批答,语如家人。
节选自《清史稿•王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B.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C.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D.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
B.上书房: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C.军机大臣: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大臣上行走”,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员,由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奉特旨充当,均为兼差。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
D.丁忧: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杰在乾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殿试考卷呈送给皇帝时他名列第三,因乾隆皇帝认识他,遂将他的名次提为第一。这样,王杰就成为陕西自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位新科状元。
B.王杰多次升职。乾隆三十九年,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左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回乡守孝期间提升为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
C.王杰在朝身担要职十余年,为官清正,敢于直言。是当时统治集团中一名难得的廉洁之士,特别是在与奸贪之臣和珅的斗争中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
D.王杰的话切中时弊,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王杰每次上书,皇帝都亲自批奏回答,语气就像对家里人一样。“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当时人都认为,这句诗足以概括王杰一生的成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直南书房,屡司文柄,五迁至内阁学士。
(2)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陛辞日,赐高宗御用玉鸠杖、御制诗二章,以宠其行。
参考答案
10.D.
11.B. (“上书房是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的地方”错误,上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
12.A. (A项错在“乾隆皇帝认识他”,原文内容是“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意思是“乾隆皇帝仔细看了他的字迹,就觉得好像是平日里很熟悉的人(写的)”,后文还有“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意思是“等到新科进士晋见皇帝时,(看到)王杰风度稳重端庄,皇帝更是高兴”,说明乾隆皇帝以前不认识王杰)
13.(1)不久,王杰开始到南书房当值,并且屡次掌管科举事务。后经五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关键词:“寻”“直”“司”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王杰所说的切中时弊,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向皇上辞行时,皇上赐给他先皇用过的御用玉鸠杖和皇上亲自写的诗,以使他的行为显得荣耀。(关键词:“纳”“陛辞日”“宠”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王杰中进士。殿试考卷呈送给皇帝时他名列第三。乾隆皇帝仔细看了他的字迹,就觉得好像是平日里很熟悉的人(写的),因他过去给尹继善誊写奏章,皇帝邀请过他进宫游玩,就向人询问他的人品,于是将王杰的名次提为第一。等到新科进士晋见皇帝时,(看到)王杰风度稳重端庄,皇帝更是高兴。又因为陕西自清朝开国以来从未出过状元,这一年西部边境的战争又取得了胜利,而新科状元又恰是陕西人,于是乾隆皇帝就作了一首诗纪念这件事。不久,王杰开始到南书房当值,并且屡次掌管科举事务。后经五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母亲病逝,王杰回乡守孝。刚到家,就接到提升他为兵部尚书的任命。守孝期满,王杰回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王杰在中央十几年,遇到有争议的事情不管赞成还是反对,没有不委婉地向皇帝报告的。当时和珅权势显赫,遇到事情经常擅自决定,同僚大都克制忍耐不发表意见,而王杰碰到不同意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力争辩。皇帝很了解王杰,和珅虽然讨厌他,但是不能把他排挤出朝廷。王杰每每议政完毕后,都会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一天,和珅握着他的手开玩笑说:“你的手多柔软细腻啊。”王杰正言厉色道:“我王杰的手虽然柔细,只是不能要钱啊。”和珅羞得面红耳赤。自从嘉庆帝亲政以来,王杰出任首辅大臣,遇事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向皇帝进谏总是不遗余力,皇帝对他优待尊敬。嘉庆七年,王杰请求告老还乡,升任太子太子太傅。嘉庆八年的春天,王杰上疏给皇上,奏疏中说:“各地国库亏空的弊端,是从乾隆四十年以后开始的,各州各县都在想方设法送礼,把国库里的钱财都用来拉拢关系巴结上司。他们的上级因此被抓住弱点受其控制,想要弥补(国库的)亏空,遥遥无期。后任的高级官员知道崇尚廉洁的操守,可是下属有的州县的境况仍然还很窘迫。由于各地的苦乐不很平均,他们中的好坏也分辨不清,应该寻求整顿的方法。按过去的体制,驿丞是专门管理驿站的,没有什么可以征索的财物。自从决定归属各州县里之后,毫无限制的开销,苛刻的摊派,使各级官员和百姓都困苦不堪。应该先清理整顿驿站,以便杜绝国库的亏损。现在正是军中诸事务完毕的时候,朝廷尽力寻求治理的办法,再没有比这两个更大的了。请(皇上您)考虑自行决断,以便扭转长期形成的不良局面”。王杰所说的切中时弊,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向皇上辞行时,皇上赐给他先皇用过的御用玉鸠杖和皇上亲自写的诗,以使他的行为显得荣耀,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当时人都认为,这句诗足以概括王杰一生的成就。回乡后,皇帝每年按时给他的赏赐不断,王杰每次上书,皇帝都亲自批奏回答,语气就像对家里人一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
- 项脊轩志归有光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 高中文言文翻译答题的指导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
- 经典文言文辞职信经典文言文辞职信辞呈*总:蒙降天缘,惠与恩助,荣入**,已近一载!并承蒙*总相携,委以重任,期间栽培教诲,感怀无尽!任职期间
- 《宋史·张岊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宋史·张岊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张岊①,字子云,府州府谷人,有胆略,善骑射。天圣中,西夏观察使阿遇有子来
- 《宋史许骧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
- 读书要三到翻译文言文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
- 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
-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
- 河间游僧的文言文翻译《河间游僧》是清代纪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一个河间的游僧在市集中卖药的'故事。下面就是小整理的河间游僧的文言文
- 苏辙原文: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
- 新唐书原文: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
-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 刘弘传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弘,沛国相人也。起家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
-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存中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
- 文言文阅读理解《齐桓公得宁戚》齐桓公得宁戚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
- 明史原文: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
- 初三文言文虚词复习资料-者者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指人、物、事、时、地等。"
- 吴奎原文: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西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君虽隐居,常
- 王积薪闻棋唐·李肇②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③天下无敌④。将游京师⑤,宿于逆旅⑥。既⑦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⑧曰:“良宵难遣⑨,可棋一局⑩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