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吴喜,吴兴临安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喜,吴兴临安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21 03:00:22 

标签:

吴喜,吴兴临安人也。本名喜公,明帝减为喜。出身为领军府白衣吏。少知书,领军将军沈演之使写起居注,所写既毕,暗诵略皆上口。演之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演之甚知之。因此涉猎《史》、《汉》,颇见古今。演之门生朱重人入为主书,荐喜为主书吏,进为主图令史。文帝尝求图书,喜开郑倒进之,帝怒遣出。会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征蛮。启文帝请喜自随,为孝武所知。稍迁至河东太守、殿中御史。
明帝即位,四方反叛,喜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帝大悦,即假建武将军,简羽林勇士配之。议者以喜刀笔吏,不尝为将,不可遣。中书舍人巢尚之日:“喜随沈庆之累经军旅,性既勇决,又习战阵,若能任之,必有成绩。”喜乃东讨。
喜在孝武世既见驱使,性宽厚,所至人并怀之。及东讨,百姓闻吴河东来,便望风降散,故喜所至克捷。迁步兵校尉,封竞陵县侯。
东土平定,又率所领南讨,迁寻阳太守。泰始四年,改封东兴县侯,除右军将军、淮阳太守,兼太子左卫率。五年,转骁骑将军,太守、兼率如故。其年,大破魏军于荆亭。六年,又率军向豫州拒魏军,加都督豫州诸军事。明年还建邺。 。
初,喜东征,白明帝得寻阳王子房及诸贼帅,即于东枭斩。东土既平,喜见南贼方炽,虑后翻覆受祸,乃生送子房还都。凡诸大主帅顾琛、王昙生之徒皆被全活。上以喜新立大功,不问而心衔之。及平痢州,恣意剽虏,赃私万计。又尝对客言汉高、魏武本是何人。上闻之益不悦。后寿寂之死,喜内惧,因乞中散大夫。上尤疑之。及上有疾,为身后之虑,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赐死。上召入内殿,与言谑,酬接甚款,赐以名馔并金银御器。敕将命者勿使食器宿喜家。上素多忌讳,不欲令食器停凶祸之室故也。及喜死,发诏赙①赠,子徽人袭。
(选自《南史·吴喜传》)
注释: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文帝请喜自随,为孝武所知 启:禀告
B.帝大悦,即假建武将军 假:假借
C.喜随沈庆之累经军旅 累:多次
D.不问而心衔之 衔:怀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喜“博闻强志”和“性既勇决”的一组是
A.涉猎《史》《汉》,颇见古今 及平荆州,恣意剽虏,赃私万计
B.议者以喜刀笔吏,不尝为将, 不可遣又尝对客言汉高、魏武本为何人
C.喜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 四方反叛,喜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
D.出身为领军府白衣吏 又率军向豫州拒魏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喜初为领军将军沈演之属下,深受其赏识,后来被沈演之的门生朱重人举荐为主 书吏,继而又做了主图令史。
B.吴喜孝武帝时已经被任用,性情宽厚,所到之处人们都感念他。到了东征的时候, 百姓听说他来了,便都望风归降或散去。
C.东方平定以后,吴喜又率领军队南征,升为寻阳太守。以后职务不断升迁,泰始六 年,在荆亭大败魏军,加任都督州诸军事。
D.吴喜东征之前,曾禀明皇帝要在当地杀掉叛贼,但平定东方后,虑及可能的后患,并未杀掉子房等人。
4.把I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帝尝求图书,喜开卷倒进之,帝怒遣出。
(2)及上有疾,为身后之虑,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赐死。
参考答案
1.B(假:代理)
2.C
3.C(在荆亭大败魏军是在泰始五年)
4.(1)文帝曾经要在一本图书,吴喜打开书卷倒着送给了文帝,文帝生气将他打发出宫。(5分)(“尝”、“开卷”、“倒进”各1分,意思对2分。)
(2)等到皇上有了病,作身后打算,怀疑他将来不能侍奉小皇帝,就赐他自尽。(5分)(“及”、“事”、“乃”各1分,意思对2分)
【参考译文】
吴喜,吴兴临安人。本来名字叫喜公,明帝减去一个“公”字,便成为吴喜,领军府白衣吏出身。少年时便通晓古书,领军将军沈演之让他写起居注,写完以后,默默背诵都能上口。沈演之曾写过一个辞让职务的奏表,还没有上奏就丢失了,吴喜曾经购见过一次奏表,就把它写了下来,没有遗漏的地方。沈演之对他甚是赏识,因为这一缘故,他更是涉猎《史记》《汉书》,对古代和现实都很了解。沈演之的门人朱重人被选做朝廷的主书,他推荐吴喜任主书吏,后来又做了主图令史。文帝曾经要一本图书,吴喜打开书卷倒着送给了文帝,文帝生气将他打发出宫。适逢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出兵征讨蛮民,他便向文帝请求让吴喜跟随,后来被武帝了解,渐渐地升迁为河东太守、殿中御史等职。
明帝即位,四方反叛,吴喜请求获得精兵三百到东方去效命。皇帝非常高兴,就当即让他代理建武将军,选拔羽林军中的勇士配备给他。议论的人都认为吴喜是刀笔吏,没当过将军,不可派遣。中书舍人尚之说:“吴喜跟随沈庆之多次经历军队生活,性情既是勇敢果决,又熟悉战阵,如果能任用他,一定会有成绩。”吴喜就向东征伐。
吴喜孝武帝时已经被任用,性情宽厚,所到之处人们都感念他。到了东征的时候,百姓听说他来了,便都望风归降,所以他到的地方都能取得胜利。后来升迁为步兵校尉,被封为竞陵县侯。
东方平定以后,吴喜又率领军队南征,升为寻阻太守。泰始四年,改封为东兴县侯,授右军将军、淮阳太守,兼任太子左卫率。泰始五年,又转为骁骑将军,太守与太子左卫率的职务还与原来一样。在那一年,在荆亭大败魏军。六年,又率军队向豫州抗击魏军,加任都督豫州诸军事。第二年回到建邺。
先前,吴喜东征时,报告明帝如果抓获寻阳王刘子房及众位贼人将帅便在东方斩首。东方平定后,吴喜看到南方的盗贼势力已经很强盛,担心后来政局翻覆而受到祸害,于是就把活着的刘子房送回了都城。所有的各大盗主帅顾琛、王昙生等人都保住了活命。皇上因为吴喜新近立了大功,嘴上不伺而心里怀恨。等到平定了荆州,吴喜任意抢夺,获赃以万计。他又曾经对客人说汉高祖、魏武帝本来是什么样的人呢。皇上听了以后不高兴。后来寿寂之被杀,吴喜恐惧,于是就请求作中散大夫。皇上就更加怀疑他。等到皇上有了病,作身后打算,怀疑他将来不能侍奉小皇帝,就赐他自尽。皇上召他人内殿,和他谈笑戏谑,接待甚是诚恳,赐给他美好的食物和金银器具。下令执行命令的人不要将食器放在吴喜家过夜。皇上一向有许多忌讳,所以不让食器放在有凶祸的人家。等到吴喜死了,发出诏书赐给吴家办丧事的费用,吴喜的儿子吴徽人继承了他的爵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如何文言文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下面针对古
  • 郑余庆召亲朋官数人会食文言文及答案郑余庆①,清俭有重③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众皆惊。朝僚以故相③望重,皆凌晨诣④之。至日高,余庆方出
  • 《百家姓.丰》文言文的历史来源《百家姓?丰》作者:佚名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春秋郑国公族后裔,以祖名为氏。春秋时,郑国公族后裔郑穆之子公子丰
  • 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公输》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和弟子所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我们一同来看看。公输
  •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
  • 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部落八千余家。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武泰元年二月中
  •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法文言文在各省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位置,对考试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文
  •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举例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
  •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
  • 王方翼,并州祁人也,高宗王庶人从祖兄也。祖裕,武德初隋州刺史。父仁表,贞观中为岐州刺史。友人赵持满犯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方翼叹
  •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解析【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骆宾王《咏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鉴赏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 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 ,欢
  • 熊与坎中人文言文翻译熊与坎中人一文说明动物并非无情,只是人们不了解它们。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熊与坎中人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浏览。熊与坎中
  • 月下老人文言文翻译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下老人文言文
  • 新唐书阳城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
  •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
  •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下面是关于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
  • 中考文言文的考题方向中考改革后语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文言文是变化比较大的一个模块。那么考生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文
  • 明良论龚自珍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②愈偷。望愈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