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宿瘤女》“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06:22:58
齐 宿 瘤 女
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闵王之后也。项有大瘤,故号曰宿瘤。
初,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尽观,宿瘤女采桑如故。王怪之,召问曰: “寡人出游,车骑甚众,百姓无少长皆弃事来观,汝采桑道旁,曾不一视,何也? ”对曰: “妾受父母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王曰:“此奇女也,惜哉宿瘤! ”女曰:“婢妾之职,属之不二。予之不忘,中心谓何。宿瘤何伤? ”王大悦之曰:“此贤女也。”命后车载之。女曰:“赖大王之力,父母在内,使妾不受父母之教,而随大王,是奔女也,大王又安用之?”王大惭,曰: “寡人失之。”女曰:“贞女一礼不备,虽死不从。”于是王遣归。使使者加金百镒,往聘迎之。父母惊惶,欲洗沐,加衣裳。女曰:“如是见王,则变容更服,不见识也,请死不往。”于是如故随使者。
闵王归见诸夫人,告曰:“今日出游,得一圣女,今至,斥汝属矣。”诸夫人皆怪之,盛服而卫。迟其至也,宿痼骇宫中,诸夫人皆掩口而笑,左右失貌,不能自止。王大惭曰:“且无笑,不饰耳。夫饰与不饰,固相去十百也。”女曰:“夫饰与不饰,相去千万,尚不足言,何独十百也!”
王曰:“何以言之? ”对曰:“性相近,习相远也。昔者尧、舜、桀、纣,俱天子也。尧、舜自饰以仁义,虽为天子,安于节俭,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后宫衣不重彩,食不重味。至今数千岁,天下归善焉。桀、纣不自饰以仁义,习为苛文,造为高台深池,后宫蹈绮觳,弄珠玉,意非有餍时也。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至今千余岁,天下归恶焉。由是观之,饰与不饰,相去千万,尚不足言,何独十百也。”于是诸夫人皆大惭,闵王大感,立瘤女以为后。出令:卑宫室,填池泽,损膳减乐,后宫不得重彩。期月之间,化行邻国,诸侯朝之。侵三晋1 ,惧秦、楚,立帝号。闵王至于此也,宿瘤女有力焉。及女死之后,燕遂屠齐,闵王逃亡,而弑死于外。君子谓宿瘤女通而有礼。诗云:“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此之谓也。
(选自《列女传》有删减)
【注】①三晋:春秋末期,晋国为韩、赵、魏三家卿大夫 所瓜分,三家各立为国,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史 称三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宿瘤何伤 伤:妨碍
B. 则变容更服 更:改变
C. 斥汝属矣 斥:斥责
D. 意非有餍时也 餍:满足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宿瘤女“通而有礼”的一项是( )(3分)
①妾受父母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 ②使妾不受父母之教,而随大王,是奔女也,大王又安用之 ③贞女一礼不备,虽死不从 ④由是观之,饰与不饰,相去千万,尚不足言,何独十百也 ⑤卑宫室,填池泽,损膳减乐,后宫不得重彩 ⑥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于,乐且有仪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②③⑤ D. ②④⑥
6.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桥,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闵王出游的车队来到东郭的时候,宿瘤女的举动和其他老百姓的举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引起了闵王对她的好奇。
B.宿瘤女的应对有礼有节,闵王心里非常喜欢,决定将她载入宫中,却忽视了迎娶她的必要礼数。
C.宿瘤女刚入宫时,因“项有大瘤”受到夫人们的讥笑;而她那一番“饰与不饰”的道理,让夫人们非常惭愧。
D.在闵王攻打三晋,震慑秦国、楚国,建立帝号的过程中,宿瘤女的直接谋划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7.将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无少长皆弃事来观,汝采桑道旁,曾不一视,何也?(5分)
(2) 出令:卑宫室,填池泽,损膳减乐,后宫不得重彩。(5分)
参考答案
4. C 斥:扩充,加入。
5. A ⑤是闵王受到宿瘤女启发后发布的政令;⑥ 作者借诗经对宿瘤女的评价。
6. D 宿瘤女并没有直接参与谋划。
7.(1)百姓无论长幼都放下手中的活前来观看,你在路边采桑,竟然不看一眼,这是为什么?(得分点:“无”“弃事”“采桑道旁”)
(2) 发布政令:降低宫室规格,填平池泽,减少膳食和音乐种类,后宫不得穿华服。(得分点:“卑”“损”“重彩”)
【参考译文】
宿瘤女,是齐国东郭的采桑女,闵王的王后。脖子上长一大肉瘤,因此被称为宿瘤。
当初,闵王出游,来到东郭,百姓都前来观看,只有宿瘤女采桑依然。闵王感到奇怪,召她来问道:“寡人出游,车队浩大。百姓无论长幼都放下手中的活前来观看,你在路边采桑,竟然不看一眼,这是为什么? ”宿瘤女回答道:“我受父母之命,只是来采桑叶,没让我观看大王车队。”闵王说:“这真是个奇女予,可惜长了个大瘤。”宿瘤今说:“我分内的事,只有父母嘱咐的这一件事。我不会忘记心中所想。大瘤子对我又有何妨碍?”闵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真是个有贤德的女子啊。于是命令后面的车载她入宫。宿瘤女说:“有幸得到大王的垂爱,只是父母在家,如果没受父母之命,就随大王而去,那就是私奔的女人,大王又怎么能垂爱我呢? ”闵王非常羞慚,说:“寡人有过失。”宿瘤女说:“我是贞洁女子,您连一点礼数也没有,我即使去死也不屈从。”于是,闵王打发她回家,派使者用一百镒金子前往她家送聘礼迎娶她。父母惊惶,想让她沐浴,又感为她置办衣服。宿瘤女说:“像这样去见大王,那就改变了容貌变换了服装,大王就不认识我了,我死也不去。”于是还像原来一样跟随使者前往。
闵王回到宫中见到各位夫人后,告诉她们说:“今日出游,得到一位圣洁的女子,今天到了以后,就加入到你们这些人中。”夫人们都感到好奇,穿着华服恭候她。等宿瘤女到了以后,脖子上的大瘤子让宫女惊骇,夫人们都掩口而笑,侍从都失去常态,不能自已。闵王非常羞愧,说:“你们暂且不要笑,她只不过没有妆扮罢了。妆扮与不妆扮,本来差距就有十百倍。”宿瘤女说:“妆扮与不妆扮相差千万倍也不止,何止十百倍?”
闵王说:“为什么这样说? ”宿瘤女说:“性相近,习相远。从前尧、舜、桀、纣,都是天子。尧、舜用仁义修饰自己,虽然为天子,安心于节俭,覆盖屋顶的茅草都没有修剪整齐,做橡子的柞木都没砍削,后宫不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不吃多种饭菜。至今已有数千年了,天下人都赞美他。桀、纣不用仁义修饰自己,习惯于制定烦苛的法令,建造高台深池,后宫竞相穿奇錦丽服,玩弄珠玉,心里没有满足的时候。身死国亡,被天下人取笑。至今已有千余年了,天下人都厌恶他。由此来看,修饰与不修饰,相差千万倍还不止,何止是十百倍? ” 于是夫人们都感到十分羞愧,闵王深有感悟,立宿瘤女为王后。发布政令:降低宫室规格,填平池泽,减少膳食和音乐种类,后宫不得穿华服。整整一个月后,教化流行到邻国,诸侯都前来朝拜。攻打三晋,震慑秦国、楚国,建立了帝号。闵王达到这种地步,宿瘤女功不可没。等到宿瘤女死了之后,燕国于是攻打齐国,闵王逃亡外地并被杀死。诗经说:“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说的就是宿瘤女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松风阁记文言文阅读理解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
- 高中文言文翻译高中是我们接触文言文最多的年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高中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兰亭集序 / 兰亭序文言文魏晋:王羲
- 臧谷亡羊原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翻译臧和谷两个人一起
- 文言文译文及注释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线不乱,郑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译文】 人生本来就像一场木偶戏
-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3.要─邀,邀请:
- 高三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高考必备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
-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之铁杵磨针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铁杵磨针铁杵磨针(《方舆胜览》)[选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 曾巩原文:得邻之茆(máo)地,蕃之,树竹木,灌蔬于其间,结茅以自休,嚣然而乐。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人之性不同,于是知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之重要语句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学而不思则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
- 国史异纂原文: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
- 宋史原文: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
-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
-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①大,扩大:非问无以广?识(问)明道德之广?崇(屈)②宽阔:安得广?厦千万间(茅)识①知识:非问无以广识?(问)②知道
- 杜牧原文: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 徐霞客传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
- 道论的文言文赏析翌日,日初之时。民已出行,持手中事事。唯留闲生于梦寝,至自醒。常言道:少壮不努力,老来徒伤悲。初出于其晦涩之理,而不懂晓生之
- 萧复,字履初,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广德中,连岁不稔,谷价翔贵,
- 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祖嗣,蕃汉都知兵马使,累赠太子太师。父公政,历职至平塞军使,累赠太傅。福便弓马,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充承天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