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26 03:45:21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造同郡刘焯 造:培养
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爵:封爵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3分)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 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5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
【答案】
4.A
5.C
6.C
7.(1)名师名儒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此题可根据句式断句,例如,“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内…… 外……”“中……容……”等;还可根据名词做主语或宾语断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原文中说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后,“赐黄金一斤、绢百匹”而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释菜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事。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 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徐霞客游记文言文及翻译二十一日平明起,天已大霁,以陆公书投莫。莫在囤,不及往叩,以名柬去,余乃候饭于寓中。既午,散步东街,渡塘堤,经州治前,
- 高中文言文虚词18个文言文虚词是(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用来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下面是关于高中文言文虚词1
-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阅读答题技巧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
- 高考文言文重点词汇宜幸右宜1、适宜,合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2、应当,应该。(诚宜开张圣听)3、表推测,大概。(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摘要:高三的同学们进入了高考前的总复习阶段,各位的复习计划有没有规划好呢?做了高考语文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 废帝讳奕,字延龄,哀帝之母弟也。兴宁三年二月丙申,哀帝崩,无嗣。丁酉,即皇帝位,大赦。四年夏四月庚戌,大司马桓温帅众伐慕容暐。秋七月辛卯,暐
-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三人成虎,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以下是“
- 《百家姓·空》文言文历史来源及家族名人历史来源1、出自为空桑氏所改而来。空桑,是一个古代地名,地址在今天的河南开封陈留镇南部。商朝的时候有大
-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 桃夭村[清]沈起凤 太仓蒋生,弱冠能文。从贾人泛海,飘至一处,山列如屏,川澄若画,有桃树数万株,含苞吐蕊,排列左右。蒋大喜,偕贾人
- 《论衡·卷十七·是应篇》文言文及翻译原文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硃草、醴泉、翔〔风〕、甘露、景星、嘉禾、诟、蓂荚、屈轶之属;又言山出车
- 外戚世家序文言文翻译外戚世家序是《史记·外戚世家》的序。《史记》中的外戚指帝王的后妃及其亲族。作者陈述三代的得失,论证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
- 文言文的自传文言文的自传1吾生于九六年六月,姓黄名子乐,未有字,人送外号曰可乐,心中好不欢喜。乃广东珠海人氏。性格开朗,好与人交谈,活泼好动
- 苏轼《三槐堂铭并》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
- 廉耻顾炎武文言文翻译廉耻,即廉操与知耻,出自《荀子·修身》。另有散文《廉耻》,作者:顾炎武。下面是廉耻顾炎武文言文翻译,请参考!廉耻顾炎武文
- 曹绍夔捉“怪”原文洛阳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③
-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
- 初中语文文言文出现的成语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
- 宋史原文:洪迈字景卢。幼读书日数千言,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中第。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辛卯岁饥,赣适中熟,迈移
- 《宋史·魏羽传》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宋史·魏羽传》原文及译文宋史原文: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