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谏宠州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25 23:24:07
《石碏谏宠州吁》选自《左传》的“隐公三年”。文章讲述了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庄姜,没有儿子。后把卫桓公作为自己的儿子。当时的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文中介绍了大夫石碏对庄公进行了归劝进谏,石碏的谏言有三。逻辑递进,在情在理。深入地分析了由“宠”致亡的必然性。被认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很有意义。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1),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2)。又娶于陈(3),曰厉妫[guī](4)。生孝伯,蚤[通“早”](5)死。其娣(6)戴妫生桓公(7),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yù],嬖[bì](8)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què](9)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10),弗纳于邪。骄奢淫佚 [yì](11),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12)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zhěn](13)者,鲜[xiǎn]矣。且夫贱妨贵,少陵(14)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15)顺效逆,所以速(16)祸也。君人者,将祸是[通“事”]务去,而速之,无乃(17)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18),乃老(19)。
【注释】
(1)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东宫︰太子的居所。
(2)硕人:典出《诗经 · 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
(3)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
(4)厉妫(guī):“厉”和下文“戴妫”的“戴”均为谥号,“妫”是娘家的姓。
(5)蚤:通”早“。
(6)娣:妹。古时诸侯娶妻,妹可随姊同嫁。
(7)桓公:名完,在位十六年,后为州吁(yù)所杀。
(8)嬖(bì)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宠妾。
(9)石碏(què):卫国大夫。
(10)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11)佚(yì):这里指逸乐。
(12)阶:阶梯,这里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
(13)眕(zhěn):自安自重,忍耐而不轻举妄动。
(14)陵:欺侮。
(15)去:抛弃。
(16)速:招致。
(17)无乃:恐怕。
(18)立:继承。
(19)老:告老致仕。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叫厉妫,生了儿子孝伯,早死。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骄傲、奢侈、yin6*荡、逸乐,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受压制,受了压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有的呀。再说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欺负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挑拨旧的,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yin6*乱的破坏有礼义的,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君主行事公正适宜,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不做顺应礼义的事去做违背礼的事,就会招致祸害。做君主的应尽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庄公不听。
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他,但是州吁不允,从而放弃。到了桓公即位,石碏于是告老还乡。
评析:如何爱子,对一个国君来说,决不单单是他个人的问题,这将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社会的治乱。正因为这样,所以石碏才进谏卫庄公。但石碏进谏,并没有像许多进谏者那样,举述以往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是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切入谏旨,提出“爱子”应“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观点。接着,便有的放矢地指出“骄、奢、淫、佚”是使“爱子”走上邪路的来由;而这四种恶习的养成,则是为人君者过分溺爱所致。然后,话题轻轻一转,就落到州吁身上。须知,州吁作为庶子而“好兵”,这往往是作乱的前兆。所以石碏一针见血却又语重心长地指出:“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之后,又连用四个顶针(也叫“顶真”或“联珠”)句,断定州吁决不会心甘情愿地屈居人下。再接下来,又根据传统的lun6*理关系和社会规范,总括出“六逆”和“六顺”,提醒庄公:“去顺效逆”只能加速祸患的发生,作为人君必须防患未然,全力消除祸患的根由。这样,就把“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这一爱子观的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突出出来。然而,被糊涂蒙了心的卫庄公却根本听不进去。
劝主谏君,须在紧紧把握谏旨韵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理,则须说透,说到位。做到了这点,被劝谏者却听不进去,那只能证明被劝者太顽固不化。本文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肯定地说,“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爱子方法,历来被认为有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1]
《石碏谏宠州吁》讲述了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文中讲述了大夫石碏对庄公进行了归劝,这次进谏非常有名,足以为天下父母引以为戒!成为教育后代的至上信条!
石碏的谏言有三。环环相扣,入情入理。深入地分析了由“宠”导致灭亡的必然性。其一,“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说明骄奢淫逸来源于娇纵溺爱;其二、受宠爱就会变得骄横,骄横就不会安于自己地位低下,地位低下就会有怨恨之心,心生怨恨就不会安分守已;其三,从此以后,地位低贱的就会欺压地位尊贵的,年纪小的就会想办法凌年纪大的,关系疏远的就会找机会离间关系亲近的,新的离间旧的,小的欺凌大的,yin6*乱的就会破坏有道德的。如此这般,祸事就注定要来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宋史原文: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
-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人。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家于华山之鄜城。父云,仕魏朝有名望。昕少笃学读书,太尉汝南王悦辟骑兵参军。旧事,王出射,武服持
- 子曰:“君子 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①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②有所不行
- 宋史原文: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雍熙二年举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历保宁、镇海二镇从事,凡十年。王化基、吕祐之、乐史荐于朝,擢著作佐郎
- 养晦堂记 曾国藩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
- 伏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传父业,能言玄理,与乐安任防、彭城刘曼俱知名。仕齐位东阳郡丞、鄞令。时曼容已致仕,故频以外职处,令得养焉。梁武帝
- 江天一传文言文翻译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那么,关于江天一传文言文翻译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原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
- 宋史原文: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
- 后汉书原文: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
- 《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
-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
- 描写大佛寺的文言文龙都自贡,古蜀荣州。紫气东升,珠光宝华;释尊福地,八方通达。聚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小桥流水,清风
-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之通假字通假字精选: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
- 目贵文言文解析目贵明【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
- 《宋史》文言文阅读题【甲】《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乙】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韦占六年进士第。廷
- 三国志原文: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
- 狂泉昔(1)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惟(2)国君穿(3)井而汲(4),独得无恙(5)。国人既(6)并(7)狂,反
- 汉书原文: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 余篇。 贺少为骑士,从军数
- 文言文阅读附带译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②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③,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④假我
-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