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雍,字公肃,襄邑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06:18:54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韩琦上其文,召试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英宗之丧,论宗室不当嫁娶,与时相忤,通判峡州,知池州,复还太常礼院,历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间,更制变令,士大夫多违己以求合,雍独静默自守。改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凡在邸七年,用久次,以转运使秩留。宣仁后知其贤,及临政,擢为起居郎,进中书舍人。
邓润甫除翰林承旨,雍当制。制未出,言事者五人交章攻之,换为侍读学士。雍言:“二职皆天下精选,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以为奸邪,不当在经幄。今中外咸谓朝廷姑以是塞言者,如此则邪正何由可辨,善恶何由可明?若每事必待言,是赏罚之柄,不得已而行,非所以示信天下之道。”润甫仍为承旨。周穜乞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雍言:“安石持国政,不能上副属任,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今穜以小臣辄肆横议,愿正其罪。”从之。
使契丹还,徙右谏议大夫,言:“朝廷重内轻外,选用牧伯,罕辍从班,以伐阅轻浅者充员,不复为来日虑。愿自今稍积资望,以渐试之。”吴中大饥,方议振恤,以民习欺诞,敕本部料检,家至户到。雍言:“此令一布,吏专料民而不救灾,民皆死于饥。今富有四海,奈何谨圭撮之滥,而轻比屋之死乎?”哲宗悟,追止之。侍御史贾易沽激自喜,中丞赵彦若懦不自立,雍并论之,遂罢易,左转彦若,以雍为中丞。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不许。
刑部谳囚,宰执论杀之,有司以为可生,不奉诏,得罪。雍言:“是固可罪,然究其用心,在于广好生之德耳,若遽以为罪,臣恐邻于嗜杀。今使有司欲杀而朝廷生之,犹恐仁恩德意不白于天下,而况反是者哉!”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元符元年,提举崇福宫,归,未至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 第一百一》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熙宁是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ji6*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如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等中的“贞观”、“元嘉”、“万历”都是年号。
B.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tian6*皇帝,国号“契丹”。后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1125年契丹为后金所灭。
C.牧伯,称州郡长官。晋李密《陈情事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中的“牧伯”就是州郡长官。
D.谳囚,审讯犯人。谳,审判定罪。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B.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C.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D.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雍为政有好生之德。在审理囚犯的时候,刑部与下属官吏产生分歧,刑部判定囚犯死罪。郑雍支持下属官吏,主张要弘扬好生之德,最后囚犯得以活下来。
B.郑雍任人唯贤。在兖州推官的任上,曾上表推荐韩琦,韩琦官至试秘阁校理;在邓润甫的任免上,他力排众议,使邓润甫得以担任翰林承旨一职。
C.郑雍凡事从大局出发。认为朝廷用人“重内轻外”,不利于国家长远利益,应该逐渐积累资质和威望;在救灾和清查户籍的问题上,主张把救灾放在首位。
D.郑雍忠直守正。在国家法令多有变更的情况下,他不违心地去迎合,静默自守;他坚决反对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弹劾侍御史贾易和中丞赵彦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 (5分)
(2)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5分)
参考答案
4.B 1125年契丹为金国所灭。
5.C 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中文段的大意是:嘉王、岐王长大成人,还居住在宫中,郑雍献上四封规诫书,并且委婉劝导他们请求搬出皇宫住到诸王住宅。因此可这样标点: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6.B B项错误在于,“曾上表推荐韩琦”的说法同文本不符。
7.(1)郑雍推辞说:“中丞因为我的言论而失去职位,而我自己却填补他的空缺,这不是用来让风俗淳厚的办法。”(以、厚、所以,每点1分,句意2分)
(2)如果不是先帝神明,疏远而不任用他,那么,他造成的损害,怎能说得尽呢!(远、所败坏、胜,每点1分,句意2分)
第(1)句中的“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厚”,使动用法;“所以”表凭借。
第(2)句中的“远”是使动用法,疏远。“所败坏”,名词性短语,造成的损害。“胜”,尽,(说的)尽。
【参考译文】
郑雍,字公肃,是襄邑人。考取进士后,调任兖州推官。韩琦上表推荐郑雍的文章,朝廷征召郑雍任试秘阁校理、掌管太常礼院。英宗去世,郑雍主张宗室不当嫁娶,和当时的主张不一致,任峡州通判,掌管池州事物,后来又回到太常礼院,任职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年间,法令有所变更,士大夫们大多改变初衷来迎合新法,郑雍独自沉静默然不肯改变。之后改任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嘉王、岐王长大成人,还居住在宫中,郑雍献上四封规诫书,并且委婉劝导他们请求搬出皇宫住到诸王住宅。郑雍一共在王府七年,按照年资长短,凭转运使的官阶留在王府。宣仁皇后了解郑雍的贤能,待到临朝执政的时候,提拔郑雍为起居郎,进职中书舍人。
邓润甫被授予翰林承旨,郑雍负责起草任命诏书,诏书没有草就,有五个向皇帝进言的大臣交互上奏章攻击邓润甫,(朝廷只好)更改任命邓润甫为侍读学士。郑雍说:“这两个职位都是天下的重要职位,鉴于邓润甫错误轻微,不应该撤销前面的任命;(如果)认为他是奸邪小人,就不应该留在皇帝身边。现在朝廷内外都说朝廷因为这个阻塞言路,像这样那么奸邪和端正从哪里可以区分,善良和xie6*恶从哪里可以明辨呢?如果每一件事情一定要人来挑毛病,这种赏罚的权利,是不得已才运用的,不是用来在天下人面前立信的方法。”邓润甫还是担任了翰林承旨。周穜请求把王安石的牌位立在神宗的庙宇里。郑雍说“王安石主持国政,对上不能完成朝廷的委任,如果不是先帝神明,疏远而不任用他,那么,他造成的恶劣影响,怎能说得尽呢!现在,周穜以一个小臣的身份妄加议论,希望皇帝治他的罪。”皇帝听从了郑雍的意见。
郑雍出使契丹回来,调任右谏议大夫,说:“朝廷用人重内轻外,选用州郡的长官,很少从朝廷里派人,总是以功劳阅历轻浅的充数量,不再为将来打算。希望从现在起逐渐积累资质和威望,来逐渐的尝试着去做。”吴中发生大的饥荒,正在商议赈救抚恤,却因为那里的百姓习惯欺诳,命令所属官员挨家挨户检查清理(户籍?)。郑雍进言说:“这个命令一发布,官吏专门清查百姓而不去救灾,老百姓都被饿死。现在朝廷富足拥有天下,为什么要计较这小小的贪欲,而轻视了到处饿死的百姓呢?”哲宗醒悟,追令制止了错误的做法,侍御史贾易假装真情骗取名誉而自鸣得意,中丞赵彦若懦弱不能做好本职工作,郑雍一起弹劾了他们俩,(朝廷)于是罢免了贾易,贬降了赵彦若的官职,让郑雍担任中丞,郑雍推辞说“中丞因为我的话被免官,而我去担任这个空缺,不是风俗所提倡的事情”朝廷没有答应他。
刑部审理囚犯,宰执判定杀掉囚犯,有官吏认为可以不杀,没有执行诏令,获罪。郑雍说:“这件事本应该判他(有司)的罪,然而推究他的用意,还在于弘扬好生之德,如果立即把这个做法作为他的罪状,我恐怕(天下人)会认为我们嗜杀成性,现在假使有司想要杀囚犯,而朝廷要使他活下来,还恐怕恩德仁义不大白于天下呢,何况反过来呢!”哲宗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囚犯于是得以活下来。
元符元年,掌管崇福宫,回来,没有到家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朱元思书语文文言文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顺,随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
- 《宋太祖怒责宋白》全文翻译宋太祖怒责宋白太祖时,宋白知举,多受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
-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
-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陈其 冤
- 逍遥游原文逍遥游(节选) 北冥(míng)有鱼(1),其名为鲲(kūn)(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
- 近思录原文: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
- 养生文言文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下小编整理了养生文言文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查看
- 赵子潚字清卿,七岁而孤。家贫力学。登宣和中进士第。调真州刑曹掾,与守争狱事,解官去。改衢州推官。胡唐老奇其才,任之。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
- 世说新语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
- 《吏道》文言文翻译《吏道》 是元代思想家邓牧的一篇议论文。文中提出为官吏应当如何去做事。以下是《吏道》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吏道》 作者:
- 汉书原文:田叔,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
- 旧唐书原文:李昭德,京兆长安人也。少举明经,累迁至凤阁侍郎。长寿二年,增置夏官侍郎三员,时选昭德与娄师德、侯知一为之。是岁,又迁凤阁鸾台平章
-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导学案设计导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
- 明史原文: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
- 慎独的文言文翻译慎独的文言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慎独的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慎独的文言文及翻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
- 三国志司马芝传原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
- 文言文期末备考知识点介绍一、文言字词(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3、才美不外见:
- 明史列传文言文赏析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
- 南齐书原文:王延之,字希季,琅邪临沂人也。祖裕,宋左光禄仪同三司。父升之,都官尚书。延之出继伯父秀才粲之。延之少而静默,不交人事。州辟主簿,
- 国初群雄事略原文:真,姓何氏,东莞之员冈人,生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