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苏洵《谏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洵《谏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1-13 00:25:25 

标签:

谏   论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耎①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而不获,吾不信也。
【注】①選耎:xùn ruǎn柔弱,惧怕。②谠言:dǎnɡ yán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劝:勉励
B.《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是:这样
C.谁欲以言博死者/博:搏斗
D.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诚:果真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尊,神也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①故立赏以劝之②问征夫以前路
C.①人君又安得忠义者而任之②之二虫又何知
D.①欲闻谠言而不获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形象地表明了刑罚、赏赐对臣下进谏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B.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所有的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C.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开论述。
D.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如何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4.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②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参考答案:
1.C
2.D
3.B
4.①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别吗?关键在于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②臣子闭口不言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
③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为他送别。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之后,就上路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臣子能进谏,却不能使国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的大臣。君主能纳谏,却不能使大臣一定进谏,就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要想使君主定能纳?我先前的论述已经很完备;要想使臣子定能进谏?我现在还是来谈一谈吧。
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古代圣人知道情况如此,因此立下赏赐来勉励他们。史书上说“兴盛时代的君王赏赐进谏的臣子”,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仍然担忧臣子软弱怯懦,奉承谄媚,使得君主有一天不能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因此还要制定刑罚来威慑他们。《尚书》上说“臣子不能纠正君主的过失,就对他们处以墨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之常情,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失掉理智,没有哪个会避开赏赐而去受刑的,何苦而不去进谏呢?如果没有设立奖赏与刑罚,那么,按人之常情,人们又何苦去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那些本性忠诚节义、不求奖赏、不怕刑罚的人,谁想用言语来换取死罪呢?君主又怎么可能完全得到本性忠诚有节义的人来任用他们呢?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半勇半怯,一个人怯懦。有个人和他们一起面对深渊,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半勇半怯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奖励千两黄金,不这样的话,就没有。”那个半勇半怯的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做不到。一会儿,那个怯懦的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突然向他逼近,那么,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的大路一样。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别吗?关键在于利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国君威严难以冒犯,如同深渊难以跳跃。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的人就如同那个勇敢的人,所以没有什么不进谏。追求奖赏的人,如同那个半勇半怯的人,所以听到有奖赏就会进谏。畏惧刑罚的人,如同那个怯懦的人,所以有了刑罚然后才会进谏。
从前的君主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经常获得,所以把奖赏用作(鼓励半勇半怯者的)千金,把刑罚用作(激励怯懦者的)猛虎,让大臣对前者(奖赏)有所追求,对后者(刑罚)有所躲避,在这种形势下大臣们不能不尽力谏言规劝国君的过失,这就是夏、商、周三代兴盛的原因啊。在没落的时代就不是这样,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把奖赏给了不进谏者,却把刑罚给了进谏者,大臣们闭口不言也就应当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偶尔有贤明的国君想听听自己的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唉!如果没有猛虎,那怯懦的人肯跃过深渊吗?这没有其他原因,只因废除了墨刑而已。三代之后,像霍光杀昌邑王的那些没有进谏(规劝昌邑王过失)的大臣的情况,不也太少了吧!
现在奖赏进谏者的情况,偶尔还有,可是惩罚不进谏者的刑罚,已经完全废止了。如果增加现在已有的(对进谏者的)奖赏,设立现在所没有的(对不进谏者的)惩罚,那么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变得正直,奸佞的人会变得忠诚,更何况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如果真能这样,说国君想听到正直的谏言却听不到,我是不相信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宋人掘井文言文翻译导语:文言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人掘井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宋
  • 《寄欧阳舍人书》译文及赏析《寄欧阳舍人书》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寄欧阳舍人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子路见孔子》子路见孔子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
  •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
  •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仕为孝敬挽郎,举下笔成章,授濮州司仓参军。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
  • 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
  • 《兴贤》 原文: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赏析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
  • 《明史》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
  • 甲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
  •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
  • 《周处年少时》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
  • 语文作业文言文练习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语文寒假作业文言文练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论语〉十二章》
  •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
  • 后汉书原文: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
  • 青文胜为民请命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
  •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
  •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后出师表》是作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下面整理了《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它与《前出师表》有什么不同!《
  •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1、兼语省略。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有必要说出来的。如:①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