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韩愈《送高阳齐啤下第序》“古之所谓公无私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送高阳齐啤下第序》“古之所谓公无私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31 11:57:46 

标签:

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其下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是故为君不劳,而为臣甚易:见一善焉,可得详而举也;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①,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见一善焉,若亲与迩,不敢举也;见一不善焉,若疏与远,不敢去也。众之所同好焉,矫而黜之乃公也;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于是乎有违心之行,有怫志之言,有内愧之名。若然者,俗所谓良有司也。
    呜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则曰有司焉,则非有司之过也;则曰今举天下人焉,则非今举天下人之过也。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②,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已矣乎,其终能复古乎!若高阳齐生③者,其起④予者乎?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齐生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齐生,齐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抱负其业,东归于家。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韩愈《送高阳齐啤下第序》)
[注]①举仇、举子之事:指《吕氏春秋》记载的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仇人解狐做南阳县令,推荐儿子午做国家廷尉的事。②世:三十年。齐生:指齐嗥,其兄齐映曾为当朝宰相。起:启发。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去:离开
  B.有怫志之言    怫:同“悖”,违反
  C.其植之也固久    植:确立
  D.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    计:考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下之视上也   始臣之解牛之时
   B.若亲与迩,不敢举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  实迷途其未远
   D.为时名相,出藩于南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
    所以上司选择合理的标准实施自己的想法,内心坦荡不用担心下属猜疑。
  B.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
    大家共同讨厌的人,要激励他并且举荐他才显得自己忠诚。
  C.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
    因此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情况,然后就去指责统治天下的人所犯的过错。
  D.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
    (齐生)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向有司博取同情,这不也太少见了吗!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肯定古代用人不分关系亲疏远近、唯“宜”是举的原则,批评当今之世为避嫌唯“亲迩”不举的做法。
  B.本文第三段深入一层,进一步探究上文中“俗所谓良有司”所作所为的原因,指出其根源在于一个“私”字。
  C.在作者眼中,齐生是一个能改变时风、复兴古风之人,但因为他的哥哥到南方去做官了,有司就没有录用他。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纵论古今在用人问题上的公私之别,以古衬今,是一篇内涵丰富、说理透彻的佳作。
10.齐生科举落第后说:“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意思是说:我没有达到标准,有司哪里会冤枉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以等待时机。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生说法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1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5分)
    老子送孔子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12、翻译文句。(10分)
⑴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3分)
⑵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4分)
⑶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3分)
答案
6. A         
7. A     
8. C      
9. C
10.(12分)能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4分;认识与思考,4分,其 中观点态度1分,分析阐释3分;语言4分。
11.(5分)
    老子送孔子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 今 之 士/聪 明 深察 而 近 于 死 者/好 讥 议人 者 也/博 辩 闳 达 而 危 其 身/好 发 人 之 恶者 也/无 以 有 己 为 人 子者/无 以 恶 己 为 人臣 者/孔 子 曰/敬 奉 教 /自 周 反 鲁/道 弥 尊 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参考译文
    古代所说的公而无私的人,他选取、舍弃、举荐、辞退官员,不把亲疏远近作为选择的标准,只要他适合就可以了。那些下属看待上司,也只看他荐举与罢黜(人员)是否得当,不因(此人)与上司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上司产生怀疑。所以上司选择合理的标准实施自己的想法,内心坦荡不用担心下属猜疑;下面的人员约束自己谨慎行事,对上司确信无疑。所以,做君主的不用辛劳,做臣子的非常容易:看见一个适合的人(擅长此事的人),能够详细了解后加以举荐;看见一个不适合的人(不擅长此事的人),能够弄清楚后就不任用他。
    等到道义衰微的时候,上司与下属互相猜疑。在这种情况下,举荐仇人、举荐儿子的事情,(只能)被记载在书传中被称道赞美,称之为忠。看见一个适合的人,如果此人是自己的亲戚或者和自己关系很近,也不敢推荐了;看见一个不好的人,如果此人不是自己的亲戚或与自己关系疏远,也不敢不用了。大家共同喜欢的人,(如果他做得不对),矫正他的行为并不用他才显得自己公正;大家共同讨厌的人,要激励他并且举荐他才显得自己忠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违背自己内心的行为,有违反心意的言语,有让内心惭愧的名声。像这样的人,是世俗所说的好官。
    唉!现在统治天下之人,不也很辛劳吗!做官的人,不也很艰难吗!做仰慕道义的人,不也很劳累吗!因此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情况,不是主宰天下的人的过错;如果说是做官的人(的过错),那么也不是他们的过错;如果说是当今全天下人(的过错),那么也不是全天下人的过错。因为它的发展是有原因的,它的来源是有根源的,产生于对自己亲人的偏爱,形成于对自身的偏爱。因自己不正直,就认为别人都这样。这种思想的确立原本长久,想根除它实在困难,不用一百年也必定得三十年,是不能成功改变的;不能做到了解生命与自然的规律、不迷惑,是不能成功改正的。算了吧,难道最终还能复兴古道吗!
    像高阳的齐生,他难道不能启迪我们吗?齐生的兄长,是当时有名的丞相,到南方出任地方官了,朝廷中的重臣都是他的老朋友。齐生在考进士的时候,官员因为这个原因多次委屈齐生(不录取他),齐生不这样认为,竟然说:“我的学问还没有达到,官员怎么会委屈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来等待时机吧。”他对自己的学业有远大志向,东归还家。我观察当时的人,有不得志就怪罪上司的人是很多的,却不考虑自身的不足。像齐生,已经达到标准了,却说:“我还没有达到标准。”他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向有司博取同情,这不也太少见了吗!我因此知道齐生今后一定是个好官,是能够复兴古道的人,是大公无私的人,是了解生命与自然的规律、不迷惑的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一语文文言文参考译文一、孔纬字化文,鲁曲阜人,文宣王孔仲尼的后代。乾符年间,出任御史中丞。孔纬器度正直,嫉恶如仇。执掌法纪以后,朝廷内外不
  •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
  • 旧唐书原文: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
  •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考点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 李渔原文: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幻为路上行人,备受风雪之苦,然后回想在家,则无论寒燠晦明,皆有胜人百倍之乐矣。尝有画雪景山水,人持破伞,或
  • 宋史原文: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中书侍郎尧俞从孙也。年十八,登进士第。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鯈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调青州司法参军,
  • 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
  •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
  • 新唐书原文: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会张说谪岭南,一见厚遇之。擢进士,始调
  • 中考语文文言文出现错字阅读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一字之差,可能让考生失去3分。武汉市今年中考语文科目的文言文阅读题目中,一个疑似错字让家长们较上了
  •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向我们阐述了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我们不能自欺欺人的道理。下面小编
  • 高中文言文重点翻译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
  • 后汉书原文: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
  • 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研讨会教学感悟XX年4月6日至8日,咸丰县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教学研讨会在小村中学举行,来自全县11个乡镇12所中学的13名
  • 中考文言文字词解析族1、家族;同姓的`亲属。2、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3、灭族。(族秦者秦也)4、丛聚、集结之处。(虽然,每至于
  • 典故纪闻《太祖视事东阁》原文: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
  •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被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
  • 李斯论(清)姚 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
  •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赏析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
  • 在篱笆那边(Emily Dickison) Over the fence— Strawbe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