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苏轼《范增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范增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08 08:03:36 

标签: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疏远   
B.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离间
C.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假托君王之命
D. 人臣之分也                                 职责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增之去,善矣                              晋,何厌之有
B. 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木欣欣以向荣
C. 非羽弑帝,则帝杀羽                        非死则徙耳
D. 而欲依羽以成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中引用《易》和《诗》中的话,其作用是以此为论据,证明范增若能见微知著的话,那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 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上将卿子冠军时就离他而去,因为卿子冠军地位在项羽之上,若项羽不杀卿子冠军,也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C. 苏轼认为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D. 苏轼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宋义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5分)
(2)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5分)
参考答案:
4.A (疏,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C (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关系 C.均为连词,就是 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
6.B  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宋义时离开的主要根据是宋义被杀,说明项羽背叛了义帝,必不会相信主谋立帝之人。
7.(1)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为、计、则、毅然”各1分,反问语气1分)
(2)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明白去留的分际,却想依靠项羽成就功名,(见识)浅陋啊!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楚国君臣,使之疏远。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那么范增)应当在此时离开项羽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猜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的名分,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忌。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简析:本文是苏轼早期的史论。作者当时阅历不深所以其中提出了一些范增应该杀死项羽的书生之见。但文章立意不落俗套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换的姿态。在写作技巧上从一点展开多方证明反复推测设想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丞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
  • 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童趣》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余忆童稚时 余 :我 童稚 :童年能张目对日 张目:睁开眼睛对日:直视太阳
  •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及翻译导语:《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下面是
  • 文言文背诵技巧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背不了怎么办??中学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丽。可一说到背诵,不少中学生就开始“头痛发晕”
  • 贾铉,字鼎臣,博州博平人。性纯厚,好学问。中大定十三年进士,调滕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章宗为右丞相,深器重之,除陕西东路转运副使。上疏论
  • 文言文《孙泰》练习题孙泰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官职人物常用词(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
  • 《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都把主观性翻译题的分值提高到了10分,在整个
  •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则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监察御史。频按制狱称旨,累迁御史中丞。 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
  • 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以下是“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 《正公文集》序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
  • 高中文言文常考字词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
  • 高中文言文名句背诵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以下是高中文言文名句背诵,欢迎阅读。1、子曰:
  • 褚人获原文: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不平,讼于管。公令人取店
  •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陈涉世家》是《史记》里面的名篇,以前收录于中学的语文课本。下面整理了《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陈涉世家
  •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呼其说而辞之。客请
  • 宋史原文: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
  •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
  • 归有光原文:越中人多往来吾吴中,以鬻书为业。异时童子鸣从其先人游昆山,尚少也。数年前,舣舟娄江,余过之。子鸣示余以其诗,已能出人。今年复来,
  •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一、善于联系,做到知识迁移1. 联系课文。考试中遇到的词语,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遇到词义不理解,首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