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送丁琰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5-21 21:38:33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污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赏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⑵奚重而不更也
参考答案
16.B
17.B
18.C
19.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0.⑴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材,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⑵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参考译文】
太守和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了。我曾经评价当今的太守和县令,存在着千里连成一个州郡却没有一个贤良太守的现象,也存在着百里形成一个县却没有一个贤良县令的现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种现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官吏,去对太守和县令进行严格的考核与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不贤官吏)。各个郡守县令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免,一个接一个地被外放。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令。每回举荐都有名有姓,叫到跟前来考察,推究他那才干品行确能胜任的人.也一直没有出现。举荐已经是这个样子了,那么凭借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暗暗估计那些真该被举荐的人,也一直没有出现过啊。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之人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且地位、所闻所见也特别广博的人请教。从他那里询问那些真该被举荐的人,可也一直没有出现过。这难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欺骗,还是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下人才来呢?
假使天下大臣担心天下的弊病,于是多次更改法令来防备这种弊端。法律条文一天天地愈加周密,然而弊端一天天愈加繁多。难道今天离开古代时日已远,治理天下最终没有方法吗?古人有学校,有师友的交往,有相关部门的考评,因而奖励惩罚从乡里开始,以至于整个天下,施教的详尽到这样的地步。士人有圣人的学说,那么都能推行圣人的教化;有可教之本质,那么都能成为人才而且是良材,所以古代的贤人多。贤人多,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都适宜,难道仅仅是(掌管)千里、百里(政务)的长官吗?他们为官施政难道不是既遵守法律并且处事严明,他们招致天下的人才,难道不多吗?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材,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如今,学校、师友、赏罚的方法不是传承古代,士人有圣人之道,想推广(圣人之道)并且在乡里在天下施教,那么就无路了。人愚笨,就(更)愚笨了!可以通过教育使他贤能的,最后谁来教他呢?所以如今的贤人少。贤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经常不足,难道仅仅是太守县令(人选不足)吗?因此对(人才)的索求没有不到的(地方),那法律一天天地愈加细密,然而不足以作为治理(天下)的原因,推究源头都是出于这吧。唉!为什么(情况)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苏州人丁琰治理南城,南城的政事安定。我了解南城的县令,县令说:“(这是)丁君辅佐我(才这样太平)。”(我)又了解南城的乡里人,乡里人没有不乐意称道丁琰的。现在(丁琰)在淮阴做县令,是居于上位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而推荐举用他。对于县令(这一职位而言),得到人才了。假使丁君像以往那样推广这颗爱民勤政的心,能在这里(南城)受到信任,能不在那里受到信任吗?
索求我写文章的人很多,(我)推拒不想给他们写。唯独丁琰去赴官登程,没有求我写文章,但是我乐于写出自己曾经的观点来送给他,以此表示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励他,并且勉励天下所有做官的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试题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2-14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 中考语文临考复习题—文言文阅读专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清史稿原文:李森先,字琳枝,山东掖县人,明崇祯进士。顺治二年,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道监察御史。启睿亲王发大学士冯铨贪秽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略
- 小云山记(清)王夫之①湘西之山,自大云并湘以东,其复数十。大云之山至东,其陵乘①十数,因而曼衍②,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登小云,曼衍尽见,为方
- 文言文虚词“之”的常见用法归纳“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
- 李钺,字虔甫,祥符人。弘治九年进士。除御史。巡视中城,理河东盐政,历有声绩。正德改元,天鸣星变。偕同官陈数事,论中官李兴、宁谨、苗逵、高凤等
- 高考文言文复习如何突破作为一个现代人,即使知道古代的语言很简练,古代的一些诗词很美很有意境,古代衣服服饰很漂亮。然而作为欣赏不得不说它很赏心
- 明史原文:张昺,字仲明,慈溪人。举成化八年进士,授铅山知县。性刚明,善治狱。有寡妇惟一子,为虎所噬,诉于昺。昺与妇期五日,乃斋戒祀城隍神。及
-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晋祖割云应
- 文言文易错实词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清史稿》卷二六五)【寝】息,止【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以予之穷
- 元史原文:枢字子明。父天安,字全甫,秉直仲子也。岁癸酉,从秉直降。太师木华黎以其兄天倪为万户,而质天安军中。己卯,从略地关右,生擒鄜州骁将张
- 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大将军邓骘闻
- 宋史卷三六六的文言文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
- 小学生必背的语文古诗大全小学阶段必学的语文古诗大全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咏鹅骆宾
- 谈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对文言文的文和言的概念逐渐明晰。认识到言指词语的积累,古代汉语的语法,文言文本身的诵读方法和解读
-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
-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
-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
-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
- 《劝学》译文及赏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劝学》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劝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