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鲁国之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鲁国之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14 02:53:56 

标签:

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④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选自明·冯梦龙《智囊》)
   【注释】①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②府:指国库。③子贡:孔子的学生。④赐:子贡的名。
    【文学常识】
    说“三言、二拍”   五种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指明末冯梦龙攥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话本120篇。“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共80篇,由明末凌濛初编著。“三言”、“二拍”是代表明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著名专集。
    【文言知识】
    说“非独”  “非独”是文言固定短语,相当于“不仅”、“不只”。上文“非独适己之行也”中的“非独”就是“不仅”之意。又,“非独楚人为之,天下亦为之”,意为不只楚国人这样做,天下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译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于      (2)举        (3)移       (4)施     (5)适       (6)寡
    2.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
    3.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二: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关于子贡赎人和子路救落水者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怎样才是对的?
答:子路的行为是对的,子路的行为是在倡导一种规则,即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子贡的行为是错的。报销赎金是国家为达到救赎国人而制定的一种规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子贡那样的觉悟,一旦子贡作出这个榜样,那么这条规则就会被打乱,以后其他人就不会愿意为赎同胞而垫付赎金了。社会秩序要靠规则来维持,无论何人都应该遵循规则,否则,规则一旦打破,天下必乱。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一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
  • 《文心雕龙哀吊》文言文《文心雕龙哀吊》 作者:刘勰赋宪之谥,短折曰哀。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也。以辞遣哀,盖下流之悼,故不在黄发,必施
  • 《送石昌言使北引》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送石昌言使北引》苏洵①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
  • 元史原文: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
  • 文言文“四步”教学模式中学文言文教学由于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
  • 汝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
  • 陈亢问于伯鱼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②乎?’对曰:‘未也。’‘不学诗
  • 常见的20个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3.爪牙今义:
  • 离魂记[唐]陈玄祜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 * 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
  • 乘隙毙偷文言文翻译导语:借助网络,流淌着快乐的心情;借助文字,飘逸着未来的憧憬;借助键盘,传递着思念的心声。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乘隙毙偷文言文
  • 张大复原文:兰之①味,非可逼②而取③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④,故称瑞⑤耳。体彩⑥,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⑦之
  •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
  • 《南宫生传》文言文备课的资料《南宫生传》文言文备课的资料南宫生传高启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涉猎。指阅读学习/过河/经历,经过/牵涉,涉
  • 《宋史》文言文阅读及译文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
  • 两塾师讲学文言文翻译两塾师是一个经典的故事,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两塾师讲学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原文有两塾
  • 《赵奢论税》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说曰
  • 原文:济南郡方山之南有明镜石焉,方三丈余也。山魅行状,了了然著镜中,莫之遁。至南燕时,山魅恶其照也,而漆之俾弗明。自镜石漆而山魅昼炽,人足扫
  •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
  • 周书《柳庆传》原文: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庆幼聪敏,有器重。博涉群书,不治章句。时僧习为颍川郡
  • 文言文的那些事儿,中考生要知晓!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文言文中的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