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10-27 08:12:30 

标签:

课文《小摄影师》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其打开纸团,上面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教学建议】
1.课外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8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摄、社”(翘舌音)、“躬”(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摄”读成ni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如,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然后教师检查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结合身体动作学习“鞠、躬”;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眉──媚、弓──躬、必──秘、交──胶、土──社。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突、弄、杂”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辆”时,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3.本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概意思。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为引起学生积极探讨,教师在学生了解叙述顺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高尔基是如何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和“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两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1)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是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2)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3)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后,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对孩子的突然表现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学生在朗读时,语气要温和亲切,语调要舒缓轻柔。
(4)当孩子把“胶卷忘在家里了”的事告诉高尔基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这个“赶紧”,表明他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之情。
(5)当孩子跑出房间后,高尔基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这反映出他主动帮助男孩的一片爱心。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呢?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
(6)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要抓住“很忙”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从中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针对那个男孩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明确:
(1)门卫不放孩子进去见高尔基,他就从窗户扔进去一个纸团,请高尔基本人帮忙。这表明男孩很聪明,会想办法;很大胆。
(2)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男孩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这里的“鞠躬”,反映了孩子不是不懂礼貌,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
(3)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4)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
(5)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这反映了他的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
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
4.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如“明媚”,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明媚”在这里形容的是早晨的阳光,联系生活中对早晨阳光的观察,可以知道它指的是(阳光)明亮,结合语境,“明媚”还带有感qing6*色彩。
5.要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如,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孩子用了很久的时间去准备,最后说这句话时,内心应该是充满喜悦的;“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上面已经说过,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的迷惑和对孩子的关切,因此读书时语气要温和、轻柔;“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仍旧挂念着那个孩子,内心充满了关切,读书时应该读出关切之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并思考如何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
6.课后的第一、二题,可以与课文句段篇的理解结合在一起处理。第三题是积累词句的练习。教师对此不必做统一的要求,要允许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本课结尾,结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
本文的对话较多,适合表演,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演课本剧。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六七八九十》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六”“七”“八”“九”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 课文《骆驼和羊》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
  • 课文《白桦林的低语》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那森林边的草地上,野牡丹和野百合开过
  • 课文《阳阳和田田》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阳阳和田田是同桌。有一天下课的时候,田田不小心碰翻了阳阳的铅笔盒。他连忙帮
  • 课文《金钱的魔力》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
  • 课文《轻点关门》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后,我与妻子便
  • 课文《丁丁写字》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丁丁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对了,是我的纸不好!”他把姐姐的纸拿来写。他用姐
  • 课文《祝贺获奖的同学》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
  • 课文《科利亚的木匣》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
  • 课文《两个小姑娘》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两个小姑娘,奥莉娅和莉达,到树林里去玩儿。她们穿过一大片树林,走了一段路,
  • 课文《我的画》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我的画》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已
  • 课文《鲜花和星星》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到了晚上,
  • 课文《电脑住宅》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在某城市的中心,有一栋实验性的电脑住宅。这座住宅里安装了一百多台电脑,一切都由电
  • 课文《西风胡杨》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
  • 课文《当代神农氏》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1987年3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在法
  • 课文《所见》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教材简说】《所见》是清代诗人袁
  • 课文《中彩那天》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
  • 课文《猴桥》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能观察图画,理解画面内容。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
  • 课文《夜莺之歌》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
  • 课文《往事依依》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课文】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