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除三害教学设计

除三害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2-07 01:18:51 

标签:

课文《除三害》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射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有人出主意:“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么?”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周处听了十分得意,拍拍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它们!”
周处上山了。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街坊们拍手称快,都夸周处本领大。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面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哪知就在这时,周处水淋淋地从河里爬上岸来。他听到人们的欢呼声,呆住了。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可是人们只是远远地朝他点点头,赶紧躲开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教材简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册第六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如《太阳》一课讲述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美丽可爱的地球的密切关系。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这一篇科学常识文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
【学习目标】
⒈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⒉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一、谈话引入新课
⒈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方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ze6*民间故事。这则故事叫《周处除三害》。
⒉揭示课题:*8、周处除三害
学习生字“除”,读准翘舌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⒊审题,根据课题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内容?
**教师之jia
质疑:
①周处是怎样一个人?
②课题中的“三害”是哪“三害”?它们为什么是“祸害”?
③周处除掉了“三害”没有?他又是怎样除“三害”的?
过渡:今天我们要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堂自学
⒈四步自学法:①读生字;②划词语;③标序号;④读课文。
⒉出示练习:
⑴辨字组词:
涂()欺()剑()涛()悟()
除()期()箭()淘()语()
⑵点出词中多音字,并说出另一读音:
强悍暴烈降龙伏虎拍手称快
勉强恶龙重见天日
⑶查字典,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强悍暴烈悍:勇猛。
降龙伏虎降:降伏,使驯服;伏:使屈服,降伏。
悟出道理悟:了解,领会,觉醒。
痛改前非非:错误,不对。
⑷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疑问,在自学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作记录,集体交流时再提出。
⒉集体交流:
⑴交流题目
⑵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
解决问题:“三害”是指哪三害?为什么把周处也称之为一“害”,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明。
(注意:这第三害,不是指周处这个人,二而是指他的个性强悍暴烈、行凶斗殴的恶习。)
⑶哪个小组有什么疑问吗?(随时板书)
三、再读课文,指导分段,理请文章脉络
⑴本文是写什么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前两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两种分段方法?
回忆:第六课──时间推移顺序
第七课──事物的几个方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分段方法。
出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事序)
⑶这种分段的方法,常用的又有三种方法,出示:
一、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分段;
二、用抓住文章重点段的方法分段;
三、把同一内容或联系很紧密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段。
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本课。
⒋分段,并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段意。
①1-2:周处是三害之一;
②3-9:周处杀了猛虎,剁了恶龙,除了两害;
③10-12:周处痛改前非,受人敬慕。
四、熟读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熟读课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两件宝》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
  • 课文《罗丹的启示》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前言】《罗丹的启示》一文,作者描写了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完善,不断地
  • 课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教材简说】《逢雪宿
  • 课文《三个太阳》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教室后面的墙报上,小红画了一幅画。上面画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天上下着大雪,
  • 课文《山村》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教材简说】《山村》是一首有趣的
  • 课文《子路背米》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子路背米》记叙了子路小时候为了父母而到远方借米,克服困难把米背回家的故
  • 课文《熊猫妈妈听电话》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熊猫妈妈听电话》是一篇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学习的
  • 课文《花瓣飘香》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课文】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
  • 课文《课桌下的纸团》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
  • 课文《我们的学校》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
  • 课文《朋友之间》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两个好朋友在沙漠中行进,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他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凭着坚强
  •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
  • 课文《一定要争气》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
  • 课文《不懂就要问》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2、指导学生
  •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出自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
  • 课文《我是你的朋友》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当我从妈妈的蛋壳里爬出来的时候,我的身体就是细长细长的,并且已经能在草地
  • 课文《东方明珠》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东方明珠”。这座塔,
  • 课文《白头翁的故事》出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从前有一只美丽的小鸟,想学点本领。一天,它看见喜鹊在大树上搭窝,觉得很有意
  • 课文《开学第一天》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2、认识十四个生字(其中包括
  • 课文《秋浦歌》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