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5-15 12:54:07
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你知道他们所说的“网”是怎么回事吗?
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前言】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科普小品,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
全文可分为2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构成特点和主要功能。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比较、举例等方法,生动浅显,准确活泼,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明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这一段提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入网”、“上网”和“网”这几个词语都加上了引号?表示它们有特殊的意思,不是通常所说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
(3)想一想:这第一自然短有什么作用?(开头提出问题,可以引起读者注意要说明的问题)这句话该怎么度?(疑问的语气)
(4)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扣题,点出课文要说明的中心)
③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它有什么功能,请读第二至六句,板书:大网、包住地球、“线”、通过、飞速流动、跨过、万水千山、传到、各地电脑为什么作者要让人“想象”?想象什么?(因为“国际互联网”实在太大,所以只好让人去想象,把它想成一个巨型蜘蛛结成的一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大网”)有网就有无数的线,这“线”是什么?(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提示:这就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网”是能包住地球的大网,“线”是能够吧亿万台电视连起来的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这是多么奇妙啊!再看这“大网”和“线”的功能,这些“线”上飞速流动者文字、图象、声音,能够在短短几秒钟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让人从屏幕上看到,这又是多么奇妙!请看书上的插图。
④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悉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悉尼是澳大利亚的一个港口。北京在地球北半球,悉尼是在南半球,两地相距遥远,但在国际互联网上发信,几秒钟就能收到,说明它的快速,所以举这个例子)
⑤国际互联网除了可以帮你发信外还可以帮你做什么?
(抓住不仅……还……、虽然……但是……)板书:原在天涯近在咫尺
⑥这一段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板书“缩小地球、“地球村”)作用?(点明其快捷方便)
⑦这一自然段点明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功能,读出新奇有趣。齐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板书:无奇不有、可以、还可以、甚至)
②“无奇不有”是什么意思?
③朗读,注意喜悦的语气。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
(3)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4)如何读(确信无疑的语气)。齐度。
三、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功能及与人们的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的奇妙之处。
四、漫谈体会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特别的作业》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到大自然去找春天,并把找到的春天带到教师里。今天,每
- 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婆婆,婆婆
- 课文《郑和远航》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
- 课文《莫高窟》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
- 课文《行道树》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
- 课文《活化石》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的化石吗
- 课文《宿新市徐公店》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教材简
- 课文《不应当只记得》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不应当只记得,牛奶是从奶瓶里倒出来的,还应当知道,牛奶是从奶牛身上挤出来
-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出自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
- 课文《春雨沙沙》出自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春雨沙沙,春雨沙沙……沙沙的春雨,像千万条丝线飘下……穿梭的燕子衔着雨丝,织出一
- 课文《不用嗓子的歌手》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成一支合唱队。小黄莺飞到花丛边,听见小蜜蜂
- 课文《青青长大了》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干”;认识革字旁,户字旁;读写“姑娘”
- 课文《蒙娜丽莎之约》出自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们在纽(niǔ)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 课文《说屏》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
- 课文《黄山奇松》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
- 课文《听声》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新部首:禾字旁2.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3.
- 课文《飞夺泸定桥》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
- 课文《春》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课文《我的名字》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
- 课文《一曲胡笳救孤城》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部边疆很不安宁。晋怀帝任命名将刘琨为
